截至2018年6月末,哈爾濱銀行(港股06138)營業機構已達到365家,其中分行17家,支行279家,控股村鎮銀行32家,村鎮銀行支行35家,分行級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1家。
1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涪陵中心支行網站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涪銀處罰〔2018〕第1號)顯示,哈爾濱銀行重慶涪陵支行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的行為被罰20萬元。從今年5月份至今,哈爾濱銀行多個異地分行共收到5張罰單,累計罰款近百萬。
公開資料顯示,哈爾濱銀行成立于1997年2月,前身為哈爾濱城市合作銀行,2007年11月更名為哈爾濱銀行,并于2014年3月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募集資金凈額77.22億港元,成為內地第三家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城市商業銀行。
截至2018年6月末,哈爾濱銀行營業機構已達到365家,其中分行17家,支行279家,控股村鎮銀行32家,村鎮銀行支行35家,分行級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1家。在如此龐大的分支機構體系下,如何實行有效管理?時代周報記者聯系哈爾濱銀行采訪未果,向其董事會辦公室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異地機構管理難題
2013年,銀監會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允許城商行在轄內和周邊經濟緊密區申設分支機構,但不跨省區”。
到了2017年末,我國已形成了134家城商行,并有44家城商行實現了跨省經營。其間,哈爾濱銀行在跨區域經營上同樣實現了“大步走”。2013年末,哈爾濱銀行擁有營業機構301家,其中分行15家,支行244家,村鎮銀行24家,村鎮銀行支行18家,并在當年內新設立了分行級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佳木斯分行和齊齊哈爾分行2家分行,以及傳統支行28家,其中包括了天津、河北、大連金州、重慶涪陵、成都新都等地區支行;截至2017年末,該行的營業機構增加至363家,年報中稱“分支機構遍布全國七大行政區”。
黑龍江省內共有2家城商行,另一家為龍江銀行,其在資產規模上遠低于哈爾濱銀行,截至2017年末為2427.25億元,僅為哈爾濱銀行5642.55億元資產總額的1/2,在分支機構的布局上同樣不能與哈爾濱銀行相競爭,其營業機構 235 家,其中城區支行169家,縣域支行66 家;東北地區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銀行—盛京銀行(港股02066),其資產規模在2017年末已突破萬億,達到了10306億元,在5個省份及直轄市設有18家分行,營業機構總數為201家。可見,哈爾濱銀行在突破地域限制,進行跨省經營的發展力度更大。
據銀保監會、央行網站顯示,今年5月14日,哈爾濱銀行大連分行信貸管理違法被銀監局罰款50萬元;7月23日:哈爾濱銀行牡丹江違法逾期或未報賬戶資料遭央行處罰;9月3日,哈爾濱銀行佳木斯分行違法管理賬戶遭央行警告并罰款;10月26日,哈爾濱銀行齊齊哈爾分行因貸款“三查”未盡職被罰25萬元;11月15日,哈爾濱銀行重慶涪陵支行因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被罰20萬元。
除此上述的處罰外,哈爾濱銀行在今年年初在證監會網站公開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額招股說明書中提及,2014–2017年9月14日,哈爾濱銀行本行及其分支機構因為違反監管規定被罰23宗,合計罰款金額535.96萬元。
對于區域銀行的分支機構頻收罰單的原因,某全國股份制銀行華南區域分行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總行對分行及其負責人的激勵、約束,并沒有比較系統和有效的制度、辦法,分支機構有一定的權利和不確定的空間。”
“另外,對分行負責人還有一定的地緣關系,更替成本比較高,在實際執行中總行對分行績效要求又存在一定的彈性,就形成了對分支機構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有一定的容忍度。”上述人士補充道。
記者注意到,在哈爾濱銀行2018年中期報告中,對于下半年的展望,該行表示:“一是繼續實行差異化的競爭策略;二是積極適應當前形勢的變化,強化對資本的主動管理;三是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資本補充機制,確保資本水平持續滿足監管要求。”似乎分支機構管理以及對資產質量上的問題,仍然并不作為當前關注的要點。
不良率持續上升
實際上,哈爾濱銀行近年在資產規模、業績上增速迅猛。據該行年報,在2015–2017年末,哈爾濱銀行的營收分別為118.65億元、141.83億元和113.08億元,凈利潤為45.09億元、49.62億元和53.09億元。
哈爾濱銀行曾表示,這是由于“在近年的發展中,不斷突破地域限制跨省經營的結果”。似乎也是相同的原因,其在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表現為逐年上升。同期,哈爾濱銀行的不良貸款額分別為20.79億元、30.82億元和40.37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1.53%和1.7%。
在該行近期發布的中期報告中,不良貸款余額繼續增加至45.06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79%。其在財報中對不良率上升的原因解釋道:“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致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降溫,資金回籠速度放緩,小微企業客戶等對資金流轉敏感性較強的客戶群體的貸款不良率相對偏高所致。”
實際上,在2017年末,哈爾濱銀行在逾期貸款總額上就高達93.29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3.9%,較上年末增加0.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逾期貸款總額再增加41.14億元至134.42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例提升至5.4%。這意味著,哈爾濱銀行在接下來的報告期內,資產質量仍將承受巨大壓力。
聯合資信評級近期對哈爾濱銀行出具的評級報告指出:“受區域經濟增速放緩及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哈爾濱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銀行在凈息差、凈利差上呈收窄之勢。截至今年上半年,該行凈利差為1.66%,凈利息收益率為1.88%,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0.57個百分點和0.54個百分點。而該行在投資資產規模和占比也有著明顯的上升,在2017年末,哈爾濱銀行投資資產凈額 2045.1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6.39%,其中以債券、信托和資產管理計劃為主,占投資資產總額的70.50%;對此進行的減值準備較上年末提升了25.95%至23.15億元。
“信托及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規模較大,在監管要求消除多重嵌套、控制杠桿倍數、限制非標類投資和通道業務的環境下,投資資產結構面臨調整壓力,并且面臨的信用風險需持續關注。”上述評級報告在評級展望中表示。
評級報告還指出:“隨著業務快速發展,資本消耗明顯,核心資本面臨一定的補充壓力。”截至2017年末,哈爾濱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5%、 9.74%、9.72%,在2018年半年報中,上述指標分別下降至9.61%、 9.63%、12.19%。
在資本金承壓之際,“回A”融資對完成H股上市的銀行來說已是趨勢。哈爾濱銀行在2014年成功掛牌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后僅一年,就提出了“A股計劃”;2015年8月便向證監會提交了申請材料,并在今年年初進行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證監會同日披露對該行的反饋意見。
眼看上會在即,哈爾濱銀行卻在“預披露更新”的階段上選擇了“撤回”,3月16日,哈爾濱銀行發布公告,稱“內資股股權結構可能發生變動,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彼時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中,第一條對規范性問題的意見就是對哈爾濱銀行股權不清晰等問題的質疑,要求中介機構加以核查。該行招股書顯示,經過多輪股本變更、增資擴股、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等,哈爾濱銀行自設立至2017年9月14日共發生過1426次股份轉讓,并截至2017年6月末“尚有76名股東無法取得聯系”。
資本壓力仍在不斷加大,回A股之路又被切斷,哈爾濱銀行該如何破局?上述股份制銀行華南區域分行負責人猜測,已在H股上市,下一步應該是發行優先股融資“補血”。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