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03:5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公募基金也瞄準了其中的機會。數據統計,自2018年起,已有13家基金公司成立了25只MSCI主題基金。
MSCI官網日前公布了最新一季的指數調整結果,此次MSCI指數新納入的17家公司中,包括5家A股公司。同時,MSCI回應媒體稱,將于3月1日前公布是否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20%的市場咨詢結果。事實上,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公募基金也瞄準了其中的機會。數據統計,自2018年起,已有13家基金公司成立了25只MSCI主題基金。2019年開年,這類基金呈現出集體上漲的態勢。截至2月14日,今年以來,有22只MSCI主題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超過10%。
另一方面,多重政策利好促使外資正加速流入A股市場。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MSCI將A股權重進一步提高,那么會長期改變A股的生態。即優質股票的估值會逐步抬高,超額收益下降。對于習慣了做短差( 指股票投資中短線交易的行為,但也要有準備中長線投入的股票,以降低持股成本)的境內公募和私募基金而言,有可能會因為踏空而錯失優質公司。
增量海外資金逐步進場
作為全球領先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提供商,MSCI推出的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投資標的。據晨星、eVestment的估算數據顯示,全球超過12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被納入MSCI指數(俗稱“入摩”),則意味著A股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增量海外資金也將逐步入場。
據了解,早在2013 年,MSCI就啟動了對A 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審議。不過,A股前三次闖關MSCI指數都未成功。2017年6月,MSCI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A股市場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全球基準指數。2018年6月和9月,A股首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分兩步完成。MSCI曾指出,長期納入進度受海外投資者對中國A股市場的觀點和A股市場本身的機制與國際接軌程度影響,如公司自主停牌規則、漲跌停規則、外資進出限制等。
關于MSCI近期的動作,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經理白海峰表示,MSCI指數對成分股的納入和剔除都是基于對公司基本面的評定。自去年6月MSCI納入A股以來,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外資對A股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抄底意愿越發濃厚,同時也顯示出當前A股相對于其他市場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更好的投資機會。
“MSCI正計劃今年將中國A股在其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由5%提高至20%,可能會吸引逾800億美元(約5500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進入中國。我們預計增量資金很可能會再次超過市場預期,對MSCI基金更是直接的利好。”他表示。
實際上,除了“入摩”程度有望加深,今年6月A股還將正式納入富時羅素指數,而富時羅素為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認為,MSCI系列指數以及富時羅素指數均是全球投資經理采取較多的基準指數,A股的權重提升或者被納入,會促使更多的被動指數型基金進入A股市場進行配置,肯定會帶來增量資金。與此同時,能夠被納入這些指數的個股勢必都是經過基本面的考驗的,滿足外資的投資標準,這樣可以提升這些企業在國際的知名度,同時帶來更多的主動投資資金進入A股市場。
弄玉投資總經理何上溯則談及,從增量資金來看,將進一步提高外資對A股上市公司的定價能力。外資在A股的規模已經接近公募和險資的規模了,對部分藍籌股會繼續提升估值。從過往韓國、中國臺灣入MSCI后,大小盤股有分化的趨勢,大盤股開始對小盤股產生溢價。而市場整體的換手率會出現下降,股市波動率趨于變小。
“長期來看會有重大影響,隨著未來外資在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提高,有可能會對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產生作用,或以增加董事會或獨立董事席位的方式。對上市公司未來的分紅和經營業績上也會有更多的要求。”他強調道。
MSCI主題基金集體上漲
事實上,公募基金早就嗅到了A股“入摩”帶來的機遇。2018年上半年,也就是A股正式“入摩”之前,一批MSCI主題基金就已上市發行。截至目前,全市場已成立的主題基金共有28只。
具體來看,目前已成立的MSCI主題基金均為指數型,這些基金的跟蹤標的主要為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MSCI中國A股指數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其中,前兩個指數在2017年6月以前就已經被推出。2017年12月,MSCI推出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作為原先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暫行指數的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能夠即時跟進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進程,該指數也被看作是最直接受益于A股“入摩”的指數。張婷指出,從個股覆蓋范圍看,“國際通指數”是最廣的,更接近A股納入MSCI新興指數的完全復制版,能夠更快速、更精準地捕捉投資機會。
白海峰認為,目前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分股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且低于主流寬基指數,長期投資價值已現,有業績支撐且估值低的標的向上修復空間較大。
業績表現方面,截至2月14日,今年以來,有可比數據的25只MSCI主題基金均取得了正收益,其中,22只MSCI主題基金年內的凈值增長率超過10%。
外資青睞優質白馬股
伴隨中國金融市場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外資正在加速流入A股市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今年以來外資流入A股的資金量已經超過700億元,預計全年外資流入A股的量可能會進一步增長,達到5000億到6000億元左右。他也提及,假如MSCI將納入因子從5%提到20%,將給A股帶來678億美元的增量資金,同時會間接帶來更多的外資流入。
不僅如此,“現在A股已經成為MSCI新興市場指數、富時羅素國際指數以及標普道瓊斯指數三大指數體系的成員,外資對于A股的配置需求大幅增加,這將會引發外資大量流入A股市場。”他認為,外資流入A股的方向主要是一些優質的白馬股,外資多數堅持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外資大量流入的優質股票可能會成為未來市場的領漲股票。
白海峰則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納入MSCI指數一年后各國股市上漲的概率高達69%,在外資持續流入的預期下趨勢行情有望得到強化,我們認為A股被納入一年后收漲概率較大。”(中國經營網)
四大行業最受青睞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統計發現,上述47只今年以來實現北上資金凈買入的個股分布于16類申萬一級行業中,其中銀行(6只)、醫藥生物(6只)、食品飲料(5只)、電子(5只)等四大行業個股數量最為集中,均達到5只及以上,家用電器(4只)、非銀金融(4只)、農林牧漁(3只)、房地產 (3只)、電氣設備(3只)等五個行業也均有3只及以上個股入圍。
對于北上資金青睞的銀行板塊,近期行業受到政策大力支持,2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促進加強對民營、小微企業等的金融支持。一是對商業銀行,提高永續債發行審批效率,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準入門檻,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同時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長期投資者參與銀行增資擴股,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債券市場交易。會議強調,資本金得到補充的商業銀行要完善內部機制,提高對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
對此,長城證券指出,在政策支持下,未來對銀行信貸供給端的約束有望緩解,商業銀行與人民銀行及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有望加強。對于銀行股的選擇方面,目前板塊內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間,相對其他銀行有更大地估值修復空間。此外,在央行及有關部門的協調下,銀行還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民營及小微企業,因此,建議關注零售業務轉型方面表現突出的平安銀行。
從機構評級的角度梳理發現,上述47只1月份以來實現北上資金凈買入的個股中,有45只個股近30日內受到機構推薦,占比95.74%,其中,寧德時代(22家)、上汽集團(17家)、三一重工(17家)、招商銀行(16家)、五糧液(14家)、通威股份(14家)、隆基股份(14家)、中國石化(12家)、保利地產(12家)、濰柴動力(11家)、中信證券(11家)、招商蛇口(11家)等12只個股期間均受到10家以上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