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10:00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狐貍罐頭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文由狐貍罐頭(SOHU_CAN)授權轉載 導語:曹德旺惦記著自己以前蟬鳴蛙叫的生活,就像美國工人懷念福特時代一樣,但是大家都知道回不去了。說起“玻璃大王”曹德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一條“曹德旺準備投資...
本文由狐貍罐頭(SOHU_CAN)授權轉載
導語:曹德旺惦記著自己以前蟬鳴蛙叫的生活,就像美國工人懷念福特時代一樣,但是大家都知道回不去了。
說起“玻璃大王”曹德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一條“曹德旺準備投資10億美元,將福耀玻璃工廠建在美國”的消息引爆網絡。這位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表達了對在美國投資的看好,激起網絡上鋪天蓋地關于其“逃跑”的輿論質疑。
曹德旺去美國建廠的故事,被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夫人米歇爾旗下的高地制片公司拍成了紀錄片《美國工廠》。
傳奇的故事,加上兩位有特殊身份的制片人,使這部電影在年初的美國圣丹斯國際電影節首映時大獲好評。該片已于近日在Netfilx上線,在資本與文化的碰撞下,這部影片讓一票觀眾產生了濃厚興趣。
(奧巴馬夫婦和《美國工廠》導演夫婦)
《美國工廠》的記錄背景是在美國中西部鐵銹地帶的俄亥俄州代頓市,這個城市曾經因汽車制造業而興旺發達,但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建在該市的通用汽車廠區倒閉了。隨后來自中國的企業福耀集團(福耀玻璃,SH:600660)買下通用的關閉廠房,重裝開設了玻璃工廠。
?
然而,企業發展并不順利,管理和文化層面的摩擦不斷加劇,工人的效率難以提升,企業連連虧損。福耀集團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手段,最終解決了美國工廠的沖突,扭虧為盈。
簡單理解的話,就是“中國企業家憑借豐富的本國經驗在資本主義國家瓦解工人運動的斗爭史?!?/span>
(福耀美國工廠的廠房)
然而這并不是一部中國企業宣傳片,也不是企業家的成功學自傳,福耀與當地政府、工會產生的摩擦,工廠里中美工人的文化差異和管理模式的劇烈矛盾,才是這部影片留給我們的思考空間。
曹德旺的理想
說起曹德旺為什么一定要把玻璃廠開到美國去,他最初的目的很明確,只為賺錢。
?
作為一個商人,這位毫不掩飾自己本性的古稀老人,當初面對“跑路”爭議時,曾掰著手指頭給大家算賬:
美國能源比中國便宜,天然氣價格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電費是國內三分之一,水費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運輸成本低,賦稅還能省下一半,算起來總利潤會差40%??偟膩碚f,在美國能多賺百分之十幾。
?
曹德旺曾經很自豪地說,“在經營上,我是一流的高手。沒有幾個人做企業能和我比?!彼x擇在美國投資建廠,顯然不是心血來潮和一時沖動,而是觀察了20年的結果。
曹德旺帶著“多賺百分之十幾”的精打細算一路殺向大洋彼岸,當時的他可能并沒有想到,對于一個商人來講,還有比錢更難算計的東西。
?
如果說,為了塑造曹德旺神一樣的商人形象,一定要給他賦予一個除金錢外的榮譽理念的話,那他去美國建廠的目的還有一個: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
為了給遠赴他鄉的中國工人打氣,曹德旺希望這些人肩負起民族大義,為國爭光,此時他站在虧損的美國工廠里,甚至將金錢都看淡了。
全身心投入建設這家美國工廠,曹德旺遵循著入鄉隨俗的中國美德。為了迎接福耀工廠10月7日的竣工盛典,有工作人員向曹德旺提議,要不要在大廳里掛兩幅畫,一副代表美國,一副代表中國。
曹德旺當即否定了這一計劃,點出只掛美國的,不能刺激美國工人的神經。他不想用過多的中國元素去影響當地員工的情緒,他打心底里想把這里建造成一個符合當地文化的工作場所。
起初在招聘宣講中,負責人向前來聽講的當地人傳達了福耀在美國建廠的理念,也在努力讓他們認識到這不是一家中國人掌控的工廠,“我們正在做的是融合文化,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所以我們是一個真正的國際組織?!?/span>
當地的美國工人在進廠之初非常篤定,“主席說過,這是一家美國公司”。他們也相信兩年后,中國的員工會撤離,這里就跟美國在其他地方的工廠一樣。
無論老板還是員工,他們對這家工廠的預想是一致的,然而有意思的是,獨屬于代表美國的那副畫并沒有出現。最終,墻上并排掛了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
如同分別代表著不同國家的標志醒目地展現在每個人眼前一樣,在這個小小的工廠里,兩股文化勢必會發生正面交鋒。在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的異國他鄉,想征服當地人躺著把錢賺了并不容易。
?
曹德旺的難題
?
其實,這部紀錄片所講述的故事并不是秘密,關于福耀的經營情況、勞工沖突中外媒體都報道過。只不過當時曹德旺從容不迫的表示那些都是標題黨。
然而在這部紀錄片中,卻能清晰的看到他,曾深陷中美文化與管理矛盾交匯漩渦中的焦慮與果斷。
?
當美國工人知道,福耀中國員工來到這里,沒有獎金沒有假期,遠離家鄉親人,他們深懷感恩之心,認為中國人犧牲自我來拯救當地經濟和失業者,他們敞開心扉接納中國工人,與之成為朋友,一起釣魚、過感恩節、甚至拿出了自己私藏的獵槍。
然而和諧的蜜月期很快就結束了,日復一日的語言障礙,管理沖突,讓他們之間剛建立不久的友情和感激都消磨殆盡。
工作交流中,兩國工人需要翻譯在場,或者用手機翻譯,這大大增加了溝通成本,有時為了一個問題會僵在那里。雙方都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工作準則,但是由于文化差異,二者往往舊的矛盾沒解決,新的沖突又產生了。
?
員工Cynthia不能忍受工作間只有一個大門,一旦發生火災會很危險;浮法玻璃面積很大,當地員工拒絕暴露臉部進行檢驗;叉車司機拒絕使用站駕式叉車,大強度同樣面臨危險;員工Bobby在通用汽車干了15年從未受傷,然而來到福耀卻受了嚴重工傷。
一位黑人媽媽說自己以前在福特的時薪是29美元,而現在連一半都沒有,孩子想要一雙運動鞋都成為奢望,甚至做美甲都比在福耀賺的多,他們原本以為能通過福耀的工作重回中產階級行列。
?
美國人無法理解更難以接受中國工廠的管理模式,認為中國老板要求嚴苛,感覺到自己并沒有被尊重。為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他們開始維權游行,希望通過成立工會來保障自己更多的福利待遇。
中國員工對此卻非常不解,他們不滿美國同事們的動作緩慢和懶,一天工作8小時,一月有8天假,這在修996福報的中國,簡直是天堂般的生活。
要知道,同樣是福耀的員工,在福清工廠,他們一個月的休息時間僅為1到2天,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
從中國來的管理者一心想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美國工人提高效率,如何像在中國一樣,強制他們加班。
?
生產線上枯燥重復的工作,收入微薄不及從前,讓美國工人的信心開始動搖,他們不知道這樣工作的意義何在,迷失了堅持下去的方向。
這家曾被當地人奉為神一樣的工廠,開始變得不順眼起來,似乎每個美國工人都能挑出不滿。
曹德旺的手段
?
中國人嫌美國人不夠勤奮,美國人覺得中國管理者不允許搞工會就是不重視工人權益。都覺得自己最對最好,對方錯。正如片子中管理層的煩惱,中美工人發生沖突以后,雙方只想分清對錯,沒人想解決問題。
作為一個商人,曹德旺非常清楚,想要使工廠正常運轉不再虧損的話,無論誰對誰錯,眼前的難題必須得解決了。
?
整部影片里,曹德旺的8次主要出場中,有5次都與勞工難題有關。
福耀在美國的招聘現場,被提出的唯一問題是“我們會是工會化工廠嗎;”美國媒體關于福耀美國工廠的唯一一篇負面報道也是有關工會;竣工大會當天,連天氣都如曹德旺所愿,晴空萬里,唯一不和諧的聲音是議員肯定工人努力成立工會的行為。
可見,該問題成為美國工廠最大的難題,也是曹德旺繞不過去的門檻。他終立場鮮明的表態“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span>
人前態度強硬說一不二,盡顯主席霸氣,可是在人后,曹德旺在私人飛機上為此焦灼,在深夜看著窗外維權的工人借煙消愁。為了在投票日將工會徹底拒之門外,曹德旺采用了一系列非常手段。
首先,曹德旺邀請美國的中層領導來中國參觀福耀工廠,讓他們看看中美工人產能的差距??墒钱旑I隊將中國工廠班組的半軍事化管理移植到美國時,發現根本不奏效。
美國工人甚至非常反感工廠屏幕里播放中國工廠的宣傳片,面對這些內容,美國工人覺得自己被侵犯了,甚至高呼“這里是美國”。
?
曹德旺最初連代表中國的一幅畫都不愿意掛,不想刺激工人,一系列操作都證明,曹德旺展開了一場自我矛盾的整治。
?
緊接著,曹德旺開始撤換領導層,他認為管理層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平息工會的騷亂。他找了一位既了解美國又了解中國的人擔任總經理。原總裁和副總裁被迫停職。
?
10個月虧損4000萬美金,改善局面迫在眉睫,不解決工會問題,工廠難以提高效率。雙方明里暗里都在進行拉票。
隨后,福耀花了100萬美金聘請第三方公司LRI(勞資關系研究院)游說員工,他們幾乎是在用威脅的態度警告維權員工,雇主不怕罷工,“罷工不會被炒掉,但是會被永久換掉。”
果不其然,工會支持黨開始一個一個被有目標性的清理掉,中國管理層都表示這項措施非常奏效。
?
經過一系列非常手段,在最終投票日,以868反對,444支持的結果結束了這場拉鋸戰。
?
盡管方法并不盡如人意,但曹德旺有一點是對的,工會存在必定使工廠效率下降。解決了工會問題,再加上大刀闊斧的改革,福耀美國工廠,盈利了。
?
如果以金錢為衡量,那么福耀玻璃的盈利標志著中國人海外建廠的勝利,也是曹德旺成功的最好證明。
福耀給僅有10000人的小鎮提供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工作崗位,讓住地下室的人重新租得起房子。中國人開的工廠,給美國一個小鎮帶來新的希望。
?
福耀投了反對票的員工很明白,他們并不是認同了中國的管理模式,只是怕失去收入,在生存和生活之間做選擇,生存是唯一的選擇。即便他們難以接受走進工廠大門就從美國到了中國。
美國工廠似乎變成了一個完全不對等的、閉環的文化交流,影片最后,下班的中美兩國工人們各自為伍,雙方的沖突始終沒有真正彌合。
美國工廠也好,中國工廠也罷,至少在這個地方,曹德旺沒能成功消除差異,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規則。
?
曹德旺似乎也很懷念初心,他惦記著自己以前蟬鳴蛙叫的生活,就像美國工人懷念福特時代一樣,但是大家都知道回不去了。
曹德旺反思自己這么多年建廠,是不是破壞了環境與安定?自己究竟是有功之人還是有罪之人?
不管以什么維度衡量,曹德旺與他跨國建廠之初的企圖——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恐怕早就漸行漸遠了。
(文 |?酒顏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