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10:13 | 來源:中國證券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瑞華所是否會成為首個因涉審計造假而倒閉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的結局會否在瑞華所身上重演?國內審計行業又將如何洗牌?
原標題:瑞華所A股客戶銳減三分之一,審計業嚴監管下將現“淘汰”典型?
接近年末,A股上市公司已進入年報編制的準備階段,事關其2019年年報的審計單位也陸續敲定。而因涉康得新巨額財務造假案被立案調查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簡稱“瑞華所”),如今正面臨人員、客戶“雙流失”的嚴峻局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5日,已有不少于92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擬在2019年年報審計時終止聘用瑞華所;而在今年8月份以前,瑞華所的A股上市公司客戶尚有287家。
這意味著,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后,瑞華所的A股客戶數量已經銳減了將近三分之一。
瑞華所是否會成為首個因涉審計造假而倒閉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的結局會否在瑞華所身上重演?國內審計行業又將如何洗牌?
上市公司大面積“換所”
據中注協網站披露,2018年瑞華所的收入規模緊隨“四大”和立信所之后,排名第六。但從目前情況來看,2019年的這一排名或將重新洗牌。
上證報記者統計顯示,在2019年8月17日以前,瑞華所的A股公司客戶共有287個,但截至11月5日,其中已有92家公司宣布擬在2019年年報審計時終止聘用瑞華所,改聘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即瑞華所目前已有將近三分之一的A股客戶擬更換審計機構。
流失的客戶去了哪里?
據統計,在公告更換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中,有19家擬改聘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簡稱“信永中和”);18家擬改聘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簡稱“致同所”);12家選擇了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簡稱“天健所”);8家選擇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簡稱“中匯所”)。另外,選擇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和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各有5家。相應的審計費用從幾十到幾百萬元不等。
記者另注意到,有的公司已明確透露了瑞華所相應會計師離職的消息。
例如,艾迪精密公告,原(瑞華所)簽字注冊會計師劉麗紅已辦理完畢離職手續;原簽字注冊會計師劉劍華、湯其美、鄧登峰已經提出離職,該三名簽字注冊會計師之離職手續正在辦理中;天準科技也表示,原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審計師團隊離開瑞華所,加入中匯會計師事務所;太辰光也表示,原審計團隊離開瑞華所并加入容誠會計師事務所。
還有公司原計劃續聘瑞華所,但在年報工作啟動前改了主意。
例如,萊茵生物今年5月15日召開2018年度股東大會,同意續聘瑞華所為2019年度審計機構;但是公司10月30日又公告,根據公司未來發展規劃的需要,經過審慎考慮,擬改聘致同所擔任2019年度審計機構。而類似的情況在大晟文化亦有出現。
瑞華所會成為中國版“安達信”嗎?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瑞華所承接的業務嚴重流失,好多人已經走了,行業內‘談瑞華色變’,應該是很難維系下去了。”有資深會計人士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然,瑞華所是否真的會倒閉還要看監管層的態度。但從發展規律來說,每個行業都會出現一些標桿性的事件,在目前嚴格中介機構監管的大趨勢下,瑞華所雖然規模大,但是中國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還有很多,瑞華未必倒不了。”
會計師事務所因涉造假審計而倒閉的著名案例當屬美國安達信。
安達信2002年倒閉前,是與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德勤比肩的全球大型會計師事務所。
因涉安然公司的財務造假案,2002年3月,美國司法部以妨礙司法公正對安達信提起刑事訴訟,理由是該公司在安然丑聞事發后毀掉了相關文件和電腦記錄,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個大型會計行受到刑事調查的案例。
同年6月,安達信被美國法院認定犯有阻礙政府調查安然破產案的罪行,安達信就此宣告倒閉,正式結束其從事了近90年的會計審計事業。
“相比之下,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并沒有這么嚴格,違法成本較低,審計機構存在打價格戰的情況,審計報告有時也存在較大水分,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質量和社會公信力亟需提高。”有會計人士表示,“但近期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是一個明確的趨勢,審計行業到了要為從嚴監管‘立標’的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輪年報編制工作行將啟動之際,證監會剛于10月下旬召開了2019年度審計監管工作培訓會。會議強調,要優化監管生態,強化機構監管和業務監管,嚴厲打擊審計違法違規行為,提升審計監管科技化水平。這是監管層加強審計機構監管態勢的再次明確。
“對上市公司來說,審計機構的嚴謹性和公正性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聘用已經出現惡劣影響的審計機構對自身形象也不利,上市公司對此都會審慎考慮。”上述會計人士認為。
編輯:徐銳
責任編輯:王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