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02:3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呂東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長期以來,大型銀行由于多已實現上市且具有資本補充渠道寬、工具多的優勢,進行資本補充相對較為容易。反觀中小銀行,由于資本補充手段較少、門檻高,一定程度上束縛住了他們資本補充的“手腳”。
隨著支持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政策的漸次落地,中小銀行“補血”的門檻也正被逐漸削低,渠道正在拓寬。
臺州銀行、徽商銀行永續債發行近日相繼獲得監管部門核準,使得發行永續債的銀行類型終于首次擴展至中小銀行。這對于急需加大自身資本補充力度的中小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
長期以來,大型銀行由于多已實現上市且具有資本補充渠道寬、工具多的優勢,進行資本補充相對較為容易。反觀中小銀行,由于資本補充手段較少、門檻高,一定程度上束縛住了他們資本補充的“手腳”。
而這點從A股上市銀行披露的三季報中就可見一斑:10家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有所下滑的銀行中,城商行、農商行這類中小銀行的數量就高達8家。上市銀行況且如此,非上市銀行則更為艱難,已有部分中小銀行出現了資本充足率低于或逼近監管“紅線”。
眾所周知,作為數量眾多、且主要服務于當地實體經濟的城商行、農商行,這類中小銀行對于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在使得自身風險抵御能力下降的同時,也會限制對于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放貸”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讓他們更容易的“補血”,不但能使中小銀行發展更為穩健,也將進一步提高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回歸支持實體經濟本源。
今年以來,面對中小銀行所面臨的愈來愈大的資本金壓力,監管層逐漸加大了對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支持力度。金融委強調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布《關于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修訂)》,疏通了非上市銀行優先股發行渠道,讓廣大中小銀行可以優先股發行進行補充。一系列的政策出臺,無疑為中小銀行“削低”了資本補充的“門檻”,加快了資本補充的進展。
從目前情況看,永續債已成為銀行資本補充的重要工具,發行永續債銀行中也首次出現了中小銀行的身影,而未來隨著其他諸如IPO、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綜合運用,也將會為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此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也將更加穩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