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09:4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李冰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就像金融科技這一個詞,金融的人越來越關注科技,科技的人越來越關注金融,本身兩個人的基因不一樣,但終點是一樣的——就是更好的服務于金融行業,包括金融參與者和金融消費者。
????????隨著BATJ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巨頭轉型金融科技公司,銀行相繼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科技輸出“賦能”銀行市場競爭正酣。然而,誰能在金融科技這條賽道上走得更遠,則取決于企業在垂直領域的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驗著金融科技企業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賦能經驗。
????????“就像金融科技這一個詞,金融的人越來越關注科技,科技的人越來越關注金融,本身兩個人的基因不一樣,但終點是一樣的——就是更好的服務于金融行業,包括金融參與者和金融消費者。只是我們的出發點和專業能力使得我們的路徑有所不同。”京東數科副總裁許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忙于“修身”
????????早在2015年,興業銀行成立科技子公司——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份,建設銀行也打響了國有大行成立科技子公司的“第一槍”,宣布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進入2019年,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開始提速。據蘇寧金融研究院數據,截至2019年11月21日,有11家銀行陸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如此“大刀闊斧”的籌建公司,其科技賦能技術輸出也自然被提上日程。例如,興業數金等起步較早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同業輸出方面已擁有較為完善的金融云服務體系。《證券日報》記者查詢發現,據興業銀行半年報,截至2019年6月末,興業數金的數金云服務已累計簽約中小銀行客戶360家,累計上線216家中小銀行。
????????此外,有媒體報道顯示,建信金融科技在今年10月份與葫蘆島銀行舉行“銀保云”同業合作平臺服務協議簽約儀式,后者是建信金融科技“銀保云”平臺簽約的首家客戶。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述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戰略和發展定位發現,其相似之處在于,業務方向大多遵循由內到外的軌跡,即以服務母公司及集團子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科技支撐為主,逐漸擴展到服務同業中小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再進一步到中小企業、政府、產業互聯網從業者等。
????????但橫向比較,每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業務定位和特色又不盡相同。比如,興業數金是為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行業云服務;北銀科技則是為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科技應用的科技企業,輸出科技創新產品和技術服務;工銀科技以金融科技為手段,聚焦行業客戶,政務服務等金融場景建設等。
????????許凌認為,“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第一是幫助其更好的完成金融科技化的進程,第二有利于加速以科技為背景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多的合作。”
????????工銀理財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波也曾坦言,工銀理財將計劃圍繞集團打造智慧銀行這樣一個戰略部署,繼續深化與包括京東數科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他認為,在理財子公司創設初期,跟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加速提升公司自身科技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能否扛起銀行自身科技轉型的重擔,以子公司的身份推動母行全面轉型;二是能否打開外部市場,實現商業層面的可持續性。”
“外部科技大腦”模式相對較為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并非科技輸出領域的唯一玩家,在此之前,以金融科技手段“養家”的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京東數科、度小滿金融等早已把科技輸出業務當作“飯碗”。
????????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螞蟻金服已與超過200家銀行、100家保險公司、110家基金公司合作。
????????京東數科方面,11月19日,京東數字科技集團推出一站式金融數字化解決方案——JDDT1。據悉,JDDT1將成為“金融科技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向金融機構提供涵蓋IaaS、PaaS、DaaS、FaaS在內的整體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已服務50家金融機構。
????????此外,百度旗下度小滿金融已經將AI技術應用在智能獲客、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多個領域,并將這些AI能力全面開放,與50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
????????目前來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未來若想在科技輸出方面做出成績,壓力勢必存在。
????????許凌認為,“兩者有區別,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的第一出發點是解決內部需求,但科技公司的使命則是服務于外部金融機構。另一個角度看,科技公司的需求方較為分散,銀行系科技公司需求則較為集中,兩邊的出發點不一樣,使得短期內交付的產品是不一樣的。”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金融科技服務已經被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壟斷,傳統金融機構被甩在身后。此外,針對個人消費金融業務,大數據風控服務方面,螞蟻金服、騰訊、京東數科等已遠遠領先很多中小銀行。因此,傳統商業銀行能夠輸出的金融科技越來越少。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更多的是與外部合作,降低內部運營成本,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至于被淘汰。”
????????“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雖然更加熟悉監管規則和業務需求,但在實際業務中,很多銀行多場景的需求更高,這也正是銀行缺乏的服務能力。同時,除了銀行系的金融科技服務之外,現在已經出現了更多的在其他領域的金融科技需求,如資管、政府服務、城市建設、監管科技等,這都是銀行需要加強的能力。”蘇寧金融研究院黃大智表示,“銀行有著先天的資金及牌照優勢,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則技術屬性更為突出,兩者各具優勢。相信整個的市場足夠大,雙方也能夠各取所長做到協調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