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 14:47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徐超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長江健康(002435.SZ)大幅低開,截至收盤股價跌停,報收4.64元/股。在此之前長江健康已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今日跌停或受其上一交易日(2月7日)晚間發布的股東減持計劃影響。...
自節后開盤以來,多數上市公司股價深受疫情影響,起伏不定。
2月10日周一開盤,長江健康(002435.SZ)大幅低開,截至收盤股價跌停,報收4.64元/股。在此之前長江健康已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今日跌停或受其上一交易日(2月7日)晚間發布的股東減持計劃影響。
除個股外,截至2月10日收盤,醫療行業和醫藥制造兩大板塊跌幅分別為2.32%和2.57%。
一位醫藥行業券商研究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當前醫藥股的下跌其實是由短線資金炒作導致的。某些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臨時應對措施及相關收益,對公司整體的業務構成和發展戰略影響不大,所以短線資金的撤離也在情理之中。中長期需重點關注的是疫情過后業績邊際改善的企業。”
股東擬清倉減持
在今日開盤前,長江健康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公司股價該輪大漲或與此次疫情相關。
2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抗病毒治療方面,新版診療方案提出在可試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基礎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這一治療方法。
當天,長江健康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山東華信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江健康子公司)有250ml利巴韋林葡萄糖注射液的批準文號。”受此消息影響,長江健康2月5日-7日連續3日漲停。
不過,長江健康也在2月7日發布的股價異動公告中表示:“山東華信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信制藥’)持有250ml利巴韋林葡萄糖注射液的批準文號,但目前暫無生產;后續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關注,如有需要,公司將按照主管部門要求,做好復產的相關手續,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而在長江健康三連板大漲后,公司發布了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
2月7日晚間,長江健康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楊樹恒康”擬計劃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減持公司股份8051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6.51%。股東“中山松德”擬以同樣的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1.441億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11.66%。
據公告稱,“楊樹恒康”與“中山松德”的減持原因均為“股東企業資金需求”。根據長江健康2019年三季報,“中山松德”為其第二大股東,“楊樹恒康”為其第三大股東。雙方此次均為清倉式減持,合計超2.2億股,總計占總股本的18.17%。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楊樹恒康100%股份已全部質押,按理說不解除質押是無法減持的,這有可能是質押方強制平倉的一種委婉做法。”
因計提商譽減值轉盈為虧
在上周為長江健康帶來利好的子公司華信制藥,卻是長江健康2019年凈利潤轉盈為虧的主要原因。
根據長江健康1月31日發布的業績預告,2019年預計虧損3.5億-4.5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3.67億元。公告稱,2019年虧損的主要原因為商譽減值。
報告期內,長江健康控股二級子公司華信制藥和公司控股子公司長江潤發圣瑪(蘇州)健康產業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經營業績未達預期,按照審慎原則,公司判斷上述商譽存在減值跡象,預計將對收購華信制藥、長江圣瑪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總額 8.46 億元左右。其中,公司擬對華信制藥計提商譽減值 6.64 億元左右,對長江圣瑪計提商譽減值 1.82 億元左右。
本報記者通過查詢華信制藥官網發現,其產品主要分為膠劑、膠囊劑、顆粒劑、注射劑和其他產品。在注射劑一欄,僅列出長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并沒有將250ml利巴韋林葡萄糖注射液進行展示。其官網也沒有利巴韋林的相關介紹。
對于是否會復產利巴韋林,《華夏時報》記者致函長江健康詢問相關情況,截至發稿未有回復。對于抗擊疫情,長江健康對外稱:“公司注射用阿奇霉素、注射用頭孢他啶等抗感染藥品對此次疫情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目前正大批量供應抗擊疫情第一線。”
現金流量逐年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底,長江健康被交易對手申請仲裁,要求支付旗下子公司拖欠的股權轉讓款1.1億元。這筆交易正是來自于長江健康對華信制藥的收購。
2018年7月,長江健康發布公告稱,為了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深耕大健康領域,公司全資子公司長江醫藥投資從經營和資源配置等角度出發,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馬俊華、劉瑞環、王萍、上海和儒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計持有的華信制藥60%股權。上述收購事項完成后,長江醫藥投資將持有華信制藥60%股權,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
雙方還簽訂了業績承諾。甲方馬俊華承諾,2018-2020年華信制藥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1.4億元及1.96億元。如華信制藥未能實現甲方承諾的業績,長江醫藥投資有權按照約定從當年應向甲方馬俊華支付的股份轉讓價款中予以扣減相應的業績差額。
本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8月29日,長江醫藥投資收購華信制藥60%股權已完成工商變更手續,但長江醫藥投資卻未能在約定的時間付清股份轉讓款項。
長江健康2018年年報顯示,根據山東和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相關審核報告,華信制藥2018年度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1.06億元,完成了其對2018年的業績承諾,長江醫藥投資需在2019年度向馬俊華支付第二階段第一期股權轉讓款人民幣1.4億元,長期應付股權轉讓款余額為2.8億元。
而截至交易對手申請仲裁,長江醫藥投資僅在2019年9月2日向馬俊華支付了股份轉讓款3000萬元。
實際上,自2016年從電梯系統部件制造商轉型大健康產業以來,以并購“開路”的長江健康,其所面臨的資金狀況并不樂觀。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長江健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6億元,同比減少368.11%。2016年-2018年,長江健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38億元、4.83億元、2.87億元,呈減少趨勢。
同時,長江健康2019年的業績表現也不理想。其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415.73萬元,同比減少10.94%;201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4億元,同期減少9.61%。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