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09:5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人大女學生裸模”事件曾把她推向風口浪尖、經歷兩次不算順心的婚姻,如今的她,是青年藝術家、是導演,是個人風格獨具的創作者,等待下一次愛的來臨。...
今年,你最愛的人在身邊嗎?
從藍屏機到5G智能機,從車票書信到視頻語音,科技讓溝通更便利,這似乎可以縮短愛情的距離,但實際上并未改變很多人在感情中畏手畏腳的躊躇。
我們在「正在輸入」和「撤銷刪除」中左右權衡,不敢表達愛,反復斟酌那幾個字,就是不敢說出口。
你是不是愛情中膽小的那個人?
我們曾經在此前文章中做過一次征集——
暗戀一個人很久,越是喜歡,就越覺得他好優秀,我很自卑。像張小嫻說的那句話一樣,自己就是“低到塵埃里”的心態,完全不敢說。
童年伴隨著父母的爭吵,后來遇見了喜歡的女孩,不知道為什么,遇到事情也總是急躁,原生家庭的影響很重,我對這段關系恐懼,我怕辜負這個好姑娘。
脖子上有一塊巨大的胎記,這讓我一直很自卑,有男孩子跟我說話時,都覺得他們會盯著我的脖子看,就想趕緊結束對話,30歲了,我還一直是單身。
這些略帶遺憾的留言告訴我們:
能夠在愛情中抱有勇氣的人,并不多。
懼怕表達卻渴望被愛,是常態。
每逢圣誕節,很多人都把重溫電影《真愛至上》作為過節的儀式感。
十個故事、十份打破桎梏的愛:
語言不通的作家能勇敢對女管家告白;
感情上屢受挫折的廚師,賣掉家產去美國尋找愛情;
連小孩子也在父親的鼓勵下對心儀的女孩訴說心意。
……
我們向往影片中的愛情故事,也唏噓自己未曾擁有他們的勇氣,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躊躇擔憂中,錯過了對愛人很多的表達。
圣誕節,需要被愛簇擁的節日,特別是在經過了一整年的非常時期后。
平安夜,一部中國版《真愛至上》溫暖上線,讓我們對勇敢愛又多了一重理解。
如果不敢去愛的人中有你一份,不妨看看片中三位主角的故事。
余秀華,有人叫她詩人、有人嘲笑她的殘疾、有人說她是個愛情的瘋子。
她能寫出《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的神作,也能對著鏡頭說出:
“愛了再說吧,?不了受?次傷害吧!因為?活著就是為了受傷害,好像沒有別的途徑可選擇。”
羅罔極,影評人,也是一名“漸凍癥”患者。
肌肉像被凍住一樣萎縮無力的他,只能依靠輪椅行走在這個世界。
然而身體本能想要追求美好,于是他給未來愛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對愛情滿是期待:
“雖然我體型古怪,但我的所想所需與常人并無太大區別,我想找到一位靈魂深處有碰撞和共鳴的姑娘。”
而比起王嫣蕓這個名字,很多人更了解的是蘇紫紫。
十四歲時被性侵、“人大女學生裸模”事件曾把她推向風口浪尖、經歷兩次不算順心的婚姻,如今的她,是青年藝術家、是導演,是個人風格獨具的創作者,等待下一次愛的來臨。
他們每個人都曾發出「對愛勇敢」的聲音,今年圣誕節,借助短片隔空對話。
余秀華背后,是看透世間后還愿意相信愛的勇敢。她告訴我們愛情不是面容較好的人的特權與幸運,在愛面前存在著公平。
羅罔極背后,是打破自我質疑和輕視的力量。想要說最可悲的從來不是身體上的殘疾,而是缺乏生活的目標和希望。
王嫣蕓背后,是遭遇傷害后還對愛抱有期待的堅定。要擁有強大的內心,來阻隔流言蜚語,阻隔自我否定。
無論何種經歷,存在何種缺憾,都不應缺乏愛人和接受被愛的勇氣。
愛是一種本能,不該被放棄。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平凡生活中對愛缺失的勇氣,容易在當生活突然迎來重擊時重生?
2020年春天,我們平靜的生活,猝不及防地被突發狀況撕扯,那些勇敢、不顧一切、拼盡全力的愛,突然在很多平凡人身上一一呈現。
愛是打破羞怯
之前做過一篇今年情人節的漫畫,那些令人感動的漫畫素材,都改編自真實的故事。
一位叫陳穎的女孩,成為奮斗在一線的護士。疾病肆虐時,在醫院隔玻璃前對自己的男朋友留下深情一吻。
“我等你娶我回家。”
放在以往,這對情人間可能不太會有這樣表達的機會、也不太輕易展露親昵,但突發情況出現,才突然擁有了「末日相愛」的那種悲壯感。
后來困難的情況漸漸得到控制,春暖花開時,陳穎和男友領了結婚證,兌現了彼此對愛情的承諾。
愛是沖破隔離
今年春天,有位網友po在社交網絡的圖片也火了。
居家隔離時不敢見面,她跑到思念之人家樓下,撥通電話。等對方把頭探出窗外時,比一個大大的心。
看了這樣可愛的畫面,才明白那些平時總推脫的距離,到至今才發現并不能成為真正的距離。
真正的困難來臨之時,人們總能想盡一切辦法打破隔離、擁抱彼此。
同時,愛,是無法算計的。
《香港愛情故事》中有一段話令人心生觸動:
「如果愛能計算,那這世界不會有那么多剩男剩女了,愛情是算不出來的。你唯一能算出的,是你有多愛這個人,只要你足夠愛,那么再多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如果有人在經歷坎坷后把不敢愛的謹慎歸結為值得稱頌的成熟,那么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會不會后悔曾經沒有再試一次?
其實談及愛的“勇氣”不是徒生出來,它包含權衡很久后的決心,能不能沖破自身禁錮的堅定,和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乎眼前人。
就像面對困難時的戀人,原來愛不是想觸碰卻收回手,而是想觸碰卻收回手后,還是決定再勇敢牽一次手。
你看,在困難的年代、再差的條件,都能為愛變成無畏的英雄,而越是順遂平淡生活著的人,反而變得怯懦、拘謹。
我們并不想變成這樣的人,是這樣的。
現如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本質上,我們被動的把自己藏起來的行為,在愛情來臨之時表現會更加明顯。
在推開愛情這扇門之前,你是否也會懼怕?
怕被質疑、怕自己不完美;怕被嘲笑、怕自己失敗;怕被拒絕,怕真心錯付……
說到底,是怕痛苦和受到傷害。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曾寫道:
「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么時候都會遇到的。」
愛情這件事也是如此,當我們獨身一人回首往事,比起因錯愛而懊惱不已,更多的是因為錯過抱憾終生。
就如同探探這條短片揭示的那樣:
縱使我們的身體擁有缺陷、靈魂曾經受挫、曾被最信任的人傷害過…,縱使我們并不完美。
都不能阻礙我們繼續接受愛、相信愛、追尋愛。
正視自己的內心;
不卑怯的大膽談愛;
在失落后依然重拾對愛情的熱情。
有人說:圣誕節不能說謊、圣誕節做什么都能被原諒。
這一年里,我們遭遇挫折,硬著頭皮往前走。
學著在哀傷中聞得歡笑,在頹唐中尋找振奮,在疑慮中保持堅定,在平常中望得風景,感受愛與被愛。
那些發生在你身上為愛拼盡全力的故事,一定比《真愛至上》更動人。
沒人生來完美,但有人天生敢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