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1:01 | 來源:信息時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年股票及混合類的公募基金大概年化的平均收益率有40%左右。...
在剛剛舉行的南方論壇暨南方基金2021年度媒體投資策略會上,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年股票及混合類的公募基金大概年化的平均收益率有40%左右。我覺得如果跟這個數比的話,今年的基金投資要降低收益預期。因為不管從全球的資本市場的經驗還是從國內歷史的情況來講,年化收益率15%左右其實已經是非常好了。過去兩年收益這么高,是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轉移,加上優質的上市公司起初的供給不是很足,有一個估值提升的過程。而到2021年這種估值提升已經到了一定階段,收益的來源可能主要來源于企業盈利的增長,要靠挖掘盈利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但是企業盈利帶來的收益確實非常踏實和穩健的,因此由盈利帶來的投資預期與收益就會相對平緩。
今年仍是結構性行情
對于今年的行情表現,南方基金董事總經理、聯席首席投資官孫魯閩表示,雖然對于今年預期的收益率需要降低一些,全面牛市不太可能,但不悲觀,應該還是結構性行情。理由有五個:
第一,中國的經濟轉型可以說非常成功,即使今年上半年疫情對經濟沖擊這么大,國家也沒有放松對于地產的調控,而是堅持擴大內需以及包括高端制造在內的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方式拉動中國經濟繼續向前,而經濟長期增長的紅利最終也會體現在資本市場上。
第二,前段時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指導,今年資本市場流動性肯定會邊際收縮的,但是不會急劇收縮,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尋找優勢的個股,通過盈利的增長來消化估值。
第三,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視的,就是資本市場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比如近期政策密集出臺,監管層鼓勵居民的儲蓄轉向投資,可能明年有可能還會出臺一些重磅的政策,未來居民的資產配置大概率會從實物資產轉向金融資產,這種增量資金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到資本市場。
第四,中國的經濟體量目前占全球接近15%,但這跟全球主要機構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的比例是顯著不對稱的,我們相信未來幾年伴隨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伴隨中國匯率的穩定,大量外資將持續流入到國內的A股市場和債券市場。
第五,今年注冊制的推行、包括退市制度的推進,都非常有利于資本市場,未來還將有大量的優秀上市公司上市,包括現在美股、港股一些優質的科技股都會回歸A股,這給我們投資帶來更多可選標的。
醫藥、新能源、消費結構性機會明顯
很多投資者對于今年特別火的幾個板塊:消費、醫藥、新能源都特別關心,這些盛極一時的板塊在今年是否會繼續牛氣沖天呢?史博分析指出,這些熱門板塊從長期來看,還是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第一,消費板塊里,好企業經營基本面相對來講比較穩定,而且可預測性比較強,適合長期持有。第二,醫藥板塊其實是兼具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因為對于創新藥來講,明顯的是有科技屬性。而對于醫藥中很多的和養老相關的、和醫療保健相關的公司可能更多的有消費、服務的屬性。然后有一些醫藥的醫療器械這樣的公司可能有制造業的屬性,甚至還有一些醫藥的原料藥有化工相關的屬性,因為它的屬性比較多元化一些,但是大的背景來講是人口老齡化的背景,對整個醫藥大板塊的需求,從需求的角度來講,可能是最好的板塊,因為其他板塊的需求可能相對而言都是內部的結構調整,但養老帶來的對醫藥、醫療的需求可能不僅僅是板塊之間的機會是對整個醫療服務的需求間。從這個角度來講對于醫療服務、醫藥來講,我們也長期看來非常樂觀。
第三,新能源汽車是全球都重視的一個趨勢,雖然全球汽車消費總量進入平穩期,但里面的結構出現了劇烈的變化,有的預期可能到2025-2028年之間,新能源汽車能夠占比達到15-20%的比例,意味著未來幾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整個還會有很重大的行業的變化。同時我們要注意到新能源汽車還和智能駕駛、和整個汽車的電子化的水平的提升密切相關,這里面也會產生很多的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