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4:30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Omdia統計,2019年度,和輝光電占據全球AMOLED市場出貨量的4.57%,在國內僅次于京東方;在細分智能手機類AMOLED出貨量方面,和輝光電以3.80%的份額位居全球第2名,僅次于....
????????近年來,隨著國內面板廠商持續布局,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已占據全球面板產業半壁江山,而在AMOLED面板領域,國內廠商也取得較大的突破,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并打破日韓企業對AMOLED面板的壟斷。
????????作為國內知名的AMOLED面板廠商,和輝光電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近年來在上海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和輝光電迎來快速發展。
????????據Omdia統計,2019年度,和輝光電占據全球AMOLED市場出貨量的4.57%,在國內僅次于京東方;在細分智能手機類AMOLED出貨量方面,和輝光電以3.80%的份額位居全球第2名,僅次于三星電子。
????????如今,這家公司正排隊科創板IPO,而同行業的京東方、維信諾(11.070, -0.23, -2.04%)、深天馬以及TCL科技(7.260, -0.13, -1.76%)等均已登陸A股。在新一輪面板行業競爭來臨之際,和輝光電能否登陸資本市場,尤為關鍵。
????????背靠國資,供貨華為、小米
????????招股書顯示,和輝光電由上海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海聯合、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市金山區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海金聯投資聯合發起成立,公司專注于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相比傳統LCD技術,AMOLED具有畫質優良、健康護眼、節能、環境適應性強、形態可塑性強、功能整合性強的特點,但其成本也相對更高。AMOLED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等領域。
????????作為行業內最早實現AMOLED量產的境內廠商,和輝光電建設有2條不同世代生產線以滿足下游不同應用領域、不同規格類型的多樣化需求。其中,第4.5代AMOLED生產線量產產能15K/月;第6代AMOLED生產線規劃產能30K/月,其中已量產產能15K/月,另外15K/月產能部分設備已運抵車間。
????????值得一提的是,和輝光電現有第4.5代、第6代AMOLED生產線均可生產剛性及柔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其中公司剛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量產產能位居國內首位、全球第二,具有產能優勢。
????????憑借研發創新、生產制造、產業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公司在消費類終端電子產品市場積累了眾多知名品牌客戶,成為其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供應商。
????????其中,在智能手機領域,應用公司產品的知名品牌廠商包括華為和小米等;在智能穿戴領域,應用公司產品的知名品牌廠商包括華為、步步高(8.630, 0.03, 0.35%)(小天才)、小米、OPPO和VIVO等;在平板/筆記本領域,應用公司產品的知名品牌廠商包括步步高和聯想等。
????????盡管背靠國資,供貨華為、小米等知名廠商,和輝光電卻難掩持續虧損的窘態。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和輝光電分別實現營收6.16億元、8.03億元、15.13億元和9.21億元,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虧損并未有所緩解,上述報告期內扣非凈利潤分別實現-10.33億元、-9.09億元、-10.28億元和-5.65億元。
????????和輝光電在招股書中對此解釋稱,從項目建設到達成規劃產能,完成良率爬坡,實現規模效益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一般前期固定成本分攤較大,單位成本較高而產生虧損。
????????募資80億元擴建第6代AMOLED產能
????????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規模效應是面板行業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企業需要不斷擴大產能。
????????和輝光電也佐證了這一觀點,“在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生產具有較為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產能規模是影響競爭實力的重要因素,相較于同行業其他公司,公司目前產能小于三星電子、LGD等,不利于進一步發揮產銷規模經濟效應。”
????????因而,此次沖刺科創板IPO,和輝光電擬募資100億元,其中80億元用于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2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和輝光電方面表示,投產完成后,公司第六代AMOLED顯示項目產能將達到設計產能,即30K/月,未來該項目仍需要的資本性支出金額約為25億元。2020年1月—6月,和輝光電第四、五代AMOLED生產線產能利用率達85.48%,第六代的產能利用率為93.74%,核心技術給公司貢獻了全部的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面板行業正在進行深度調整,多家韓企退出LCD產線,轉向OLED進程加速,OLED行業前景毋庸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業內普遍認為面板行業下一個機會主要在柔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
????????實際上,同行面板廠商均已悄悄加注柔性AMOLED的產能投入。
????????其中,京東方已在成都和綿陽擁有兩條第六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另有重慶和福州生產線在建設和規劃。
????????和輝光電的兩條不同世代的AMOLED生產線均能生產柔性AMOLED面板,但其優勢在于剛性AMOLED面板。
????????和輝光電在招股書中坦言,隨著大屏化需求的進一步增加,智能手機面臨便攜性和可操作性的巨大挑戰,柔性折疊屏設計應運而生,但柔性折疊屏在折痕及磨損等方面依然具有較大的優化空間,相關技術關鍵點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終端市場上尚未大規模量產應用。
????????高端面板價格開啟,行業競爭激烈
????????根據Omdia數據顯示,2020年受疫情沖擊,以及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半導體禁令限制,AMOLED出貨量為4.54億片,同比下降3.6%(YoY)。不過,柔性AMOLED出貨量從1.58億增至2.41億,主要由Apple和華為貢獻。
????????此外,2020年剛性AMOLED的出貨量從2019年的3.13億片下降到2.13億片,但2021年剛性AMOLED的需求將相當強勁。和輝光電將從小米和新榮耀中獲得機會,作為繼三星顯示之后的二供。
????????隨著越來越多終端品牌采用國產AMOLED屏,國產面板廠商的AMOLED出貨量不斷增加,市場占有率有望持續提升。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技術實力和生產水平方面,和輝光電、京東方、TCL華星、維信諾、天馬等國產廠商與三星仍有不小的差距。
????????與國際顯示面板大廠相比,國產AMOLED面板在良率、顯示性能、產品可靠性等方面還有待提升,比如三星柔性屏良率都可以達到80-90%,國內面板廠硬屏良率在70-80%。
????????不過,隨著OLED產能逐步釋放及良率不斷提升,而終端需求未跟上產能釋放速度,OLED面板價格將下降,各家廠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或將開啟“價格戰”。
????????對于柔性OLED降價空間,維信諾認為主要在于三大方面。一是產能規模增加帶來的上游原材料采購議價能力的提升;二是產能提升后規模效益明顯,各項成本分攤更加合理;三是良率的進一步提升。
????????眼下,對于和輝光電而言,國外的市場競爭會有一些門檻有所限制,國內又需面對京東方、天馬、維信諾等大陸廠商,市場競爭勢必將更加激烈,作為后勁玩家,和輝光電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不言而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