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10:12 | 來源:揚子晚報 | 作者:俠名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月29日,2021年春節檔的七部影片正式展開票房預售,到昨天下午,正月初一當天的預售票房已超1.3億元。其中,陳思誠執導的《唐人街探案3》以絕對優勢成為預售票房...
1月29日,2021年春節檔的七部影片正式展開票房預售,到昨天下午,正月初一當天的預售票房已超1.3億元。其中,陳思誠執導的《唐人街探案3》以絕對優勢成為預售票房冠軍,緊隨其后的是《你好,李煥英》。但是網友普遍表示,今年春節檔的預售票價好貴,“原先以為早點買還能便宜一些,沒想到,還是50多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預售的平均票價超45元
記者在專業數據網站看到,預售狀態下,平均票價超過50元的有兩部,《刺殺小說家》平均票價50.5元,《唐探3》平均票價50.1元。
剩下的五部也都超45元,它們分別是,《新神榜:哪吒重生》平均票價48.1元,《侍神令》平均票價47.7元,《你好,李煥英》平均票價47.3元,《熊出沒·狂野大陸》平均票價45.9元,《人潮洶涌》平均票價45元。
所以說,如果七部都看的話,人均要花費近350元,因此不少網友直呼“看不起”。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網友截圖了家附近影城的春節票價,一般來說,IMAX版本的票價在100元左右,普通版本的價格也要70多元。不少網友表示,斥巨資購買了一部電影票后就先打住了,其他電影等到口碑分數出來了再決定買不買票。
“票價為市場行為,片方只定最低價”
記者看到,不少網友還發文并艾特春節檔電影官微表示,今年電影票價怎么這么貴?甚至還有網友開了話題#你們那春節檔票價多少#在進行討論。
一位被認證為萬達影視營銷總經理的網友公開發文稱,電影票價是由影城定的,這是市場行為。片方只定最低價,絕對比各位到手的價格低,所以高價票這鍋電影不背,并打比方稱,“火鍋店漲價,你賴毛肚?”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造成票價貴的因素確實不能怪片方,由于各個地區不一樣,影院做不到統一售價,只能參考城市規模、物價水平來自行定價。
網友們也已經發現影城在不斷調價,有不少網友提到,其所在地的一些影院,同一個場次的票價在30分鐘內能變化好幾次,價格變化幅度超過了50%,還有的影院從上午到下午,票價直接翻了一倍。
有影院相關從業者表示,他們影院這兩天的票價就在逐步提升,甚至還有些影院把黃金座位給鎖了,先賣周圍的座位,這樣到后期,這些中心座位會賣得更高。
1月的票價就比前年貴了10%
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這些年春節檔的票價一直都在穩步增長,比如,2017年的春節檔平均票價是37.8元,2018年春節檔平均票價為39.2元,到了2019年是45.2元。
而且今年1月的電影票價格就比前年貴了近10%,春節檔的票價肯定就不會便宜,不過,今年春節檔各片長度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算虧。
9.9元看電影要成歷史了
春節檔票價上漲,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一方面,春節檔大熱,是全年競爭最激烈的檔期,黃金場次常常爆滿,電影票供不應求,加上2020年春節檔缺席,今年的觀影需求或將放大,像《唐探3》的票價雖貴,但是目前預售票房也已經超過一億。
另一方面,票補少了。以往線上售賣電影票時,淘票票、貓眼等平臺都會進行大量票補,所以不少人都還惦記著之前的9.9元看電影,19.9元一張電影票。然而經歷了2016年行業拐點、保底失策和稅務風波后,很大一部分資金和熱錢退出電影圈。同時電商和平臺方打完價格戰,彼此取得平衡和默契,不再依靠低價票補相互“擠兌”,這些超低票價將成為歷史。
其實從2018年春節檔開始,票價就有較顯著上漲趨勢,這一年春節檔首先上映的影片是《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等。
更重要的是,2020年影視行業遭受重創,讓不少公司壓縮了發行經費,進一步降低了今年春節檔的票補支出。
提檔升級的影廳票價也貴一些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不少影院都進行了提檔升級,各種新興格式的大銀幕陸續啟用,出現了很多4DX、杜比全景聲&影院、Real-D開發的系列3D技術等具有知識產權的新影廳,而且IMAX影廳也在不斷增多,它們的視聽效果均比普通影廳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今年春節檔的視效片也不少,比如《侍神令》和《刺殺小說家》,都屬于視效大片,普通的一些影廳放映不出那種視覺效果,只能在高規格影廳放映。因此,想要高級的視聽效果,消費者就要買單。記者也注意到,預售先開的影廳大多以IMAX等高規格大銀幕為主,所以票價本來就相對貴一些。
綜上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今年春節檔的票價有一定提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