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11:47 | 來源:證券之星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又重新凈回籠資金,當天開展了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800億元逆回購到期,意味著凈回籠資金800億元。...
指數午后探底回升,創業板指一度跌超2%,個股依舊是普跌狀態,3300只個股下跌。
板塊上,市場分歧加大,鋰電、光伏等前期抱團板塊再度走弱,資金進入化工、白酒、銀行等方向抱團。午后,科技股止跌反彈,快手概念尾盤大漲。整體看,市場依舊是結構性行情,短線參與難度較高。
滬指跌0.44%,報收3501點;深成指跌0.84%,報收15105點;創業板指跌0.72%,報收3200點。滬股通凈流入10.7億,深股通凈流入57.01億。
央行新操作
對于A股下跌的原因,目前的共識是市場缺錢了。首先是央行釋放流動性不及預期。
2021年2月4日央行發布的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顯示,為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但當天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也就是說央行操作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而從上周五到本周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實現連續三日凈投放。不過到了周三,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又重新凈回籠資金,當天開展了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800億元逆回購到期,意味著凈回籠資金8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這些操作均以7天期逆回購為主,但這次卻進行了14天期逆回購操作。
對此,有分析師認為此前沒有14天操作是因為尚未到達投放14天資金的時間窗口。一方面,1月28日之前投放的14天資金起不到跨春節的作用。
另一方面,央行可能想調整市場的預期。在一月下旬以前,不僅股市大幅上漲,部分城市的樓市也大幅上漲,大量熱錢去搶購樓盤。這種背景之下,通過貨幣的回籠來表明了央行的態度。
綜上,2021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可能都會有所轉向,如今年的信貸或社融增速會比去年有所回落,雖然去年的名義GDP增速約為3%,對應10%的M2增速肯定是足夠寬松了,但主要是為了應對疫情。今年估計M2增速會回落到9%左右。
資金一路向南
2月4日白酒板塊表現強勢,其中皇臺酒業漲停,老白干酒大漲8.75%。而萬眾矚目的貴州茅臺,更是創下新高,股價站上2300元大關。
與之相對比的是有超3000只個股下跌,如此看來市場資金還是偏愛茅臺這樣確定性極高的大票,只是苦了一眾的小票。
市場資金除了去茅臺這樣的大票外,還一路向南去了港股。
2021年1月,港股市場在南向資金的推動下走出獨立行情,其中科技板塊一枝獨秀,恒生科技指數單月上漲11.1%。
年初至今南向投資者單月凈買入創紀錄超3000億港元,而外資和香港本地資金單月凈賣出超過2200億港元。
按港交所托管口徑計算,2021年1月經過計算后的外資累計流出港股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港元,而與此相對應的香港本地資金在2021年1月凈流出約92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1月南向大幅凈買入的背景下主要體現幾點特征:一是抱團效應更加集中,1月單日凈買入前五大公司占比接近80%。
二是美國"禁投令"下內資南下加速搶奪港股籌碼,大幅買入電信服務、能源以及半導體板塊。
三是稀缺性板塊更受資金青睞。1月單月騰訊控股、美團、思摩爾國際分別獲得南向資金凈增持910/178/90億港元。
往后看,預計南向資金將持續穩定流入港股市場;結合2020第四季度國內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今年南向凈流入將達到6000-8000億規模。
最后,說下A股
臨近春節,市場將縮量,市場可能會進入暫時的平淡期,后續有關政策是松是緊、增長是否見頂等的爭論可能是持續的焦點。
行業上可以關注以下幾個:一是消費全年或在低基數上繼續復蘇,確定性相對高,仍是自下而上選股的重點方向;二是逢低吸納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上游高景氣的領域;三是科技及產業自主領域關注電子半導體等科技硬件自下而上、逢低吸納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