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為的下一個競爭賽道是造車,你更看好誰的實力?

    2021-03-11 09: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曾經何時,汽車還隸屬于純重工制造行業。如今,似乎汽車距離重工業時代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將汽車業歸類于科技企業。一方面是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據比重...

    小米華為的下一個競爭賽道是造車,你更看好誰的實力?

            曾經何時,汽車還隸屬于純重工制造行業。如今,似乎汽車距離重工業時代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將汽車業歸類于科技企業。一方面是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據比重越來越大。另一方面, 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轉型的趨勢愈發明顯,10年以后的智能汽車將會成絕對主導力量。此時,手機企業造車、家電企業造車、互聯網企業造車、科技企業造車已是風起云涌。特別是在2021年前后,智能汽車更是成為眾多手機企業攻伐的戰場。

            先是華為在Mate 40系列國內發布會上,公布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正式入局智能汽車領域。而后,傳出了包括蘋果、小米等眾多科技企業,或自主研發或區域合作,參與到汽車行業的消息。手機造車并不是噱頭其實,多年以來手機行業跨界造車的消息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不論是三星、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頭,還是華為、小米等行業典范,都與汽車行業或多或少傳出過一些新聞。不過,手機企業與汽車行業之間的碰撞還多以噱頭為主,在大家都賺取一波眼球之后便又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然而,相比于以往,此次手機行業的跨界造車的消息并不僅僅只停留在新聞宣傳層面,而是開始了真金白銀的投入。根據網絡公開消息我們可以得知,近期,蘋果正在加速造車的步伐,并最終委托現代汽車集團的起亞部門負責蘋果汽車的項目。幾乎就在大洋對面的同一時間,國產手機廠商小米也確定將要造車。雖然小米集團在第一時間發布了公告表示,該研究還未到正式立項階段,但公司已將對造車的研究和關切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這已經足以引發外界對于小米造車的憧憬。此外,相較于小米與蘋果親自下場造車不同,華為的“造車之路”顯得更加務實。華為只是將智能汽車的業務聚焦于技術層面,通過打造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為汽車企業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持。

            在專利技術方面,國產手機廠商也掀起了一股汽車專利的浪潮。在2021年,華為在1月便接連發布了兩大技術,包括96線激光雷達以及關于“減速器、動力總成及車輛”新專利,涉及安全及自動駕駛;小米也在2021年 2月2日發布了“控制車輛燈光的方法及裝置”專利,通過獲取車輛周圍環境的光照速度,精準地控制車燈執行相關操作,從而提升駕駛的安全性;vivo、oppo也紛紛推出了自己關于汽車方面的專利技術,準備進軍智能汽車領域。

            跨界造車 企業發展新路徑眾多手機廠商蜂擁而至,其根本原因也是看中了汽車行業廣闊的前景。根據中國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15.8萬輛,同比增長281.4%,環比下跌23.9%;批發銷量16.8萬輛,同比上漲290.6%,環比增長20.5%。其中造車新勢力對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同比增幅貢獻較大,蔚來汽車1月銷量7225輛,同比增長352.1%;理想汽車銷量5379輛,同比增長355.8%;小鵬汽車銷量6015輛,同比增長高達470%;比亞迪1月新能源車型銷量19871輛,同比增長183.1%。而在過往的歷史對比中,新能源汽車也在急速狂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36%,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萬,同比2019年的120萬增長13%,創下歷史新高。另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在2025年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

            而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聯網汽車數量將接近7400萬臺 ,其中中國的聯網汽車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此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35年中國智能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因此,在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缺口以及聯網智能汽車萬億級藍海的市場,引來跨界造車亦是情理之中。當然,在汽車領域的巨大紅利之外,手機行業自身也遇到了極大的危機。

            在如今迭代的手機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每一部手機都處于性能過剩的階段。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基于手機的外觀、像素以及屏幕等細小的方面進行升級。在與過往的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再到手機生態等劃時代的改變相比,如今的手機的確令眾多消費者都提不起興趣。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總計13325億部,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

            該數字從2017年的15567億部下降至2018年的15052億部、2019年的14791億部,三年來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下降約15%。另據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量達到8400萬部,同比下降4%,2020年全年出貨同比下跌11%至3.3億臺。可以看出連年的下跌,也讓智能手機的發展處于了尷尬的地步。跨界造車誰能獲得消費者認可因此,汽車行業的廣闊前景,也讓手機行業看到了一絲自我發展的曙光。其一,手機作為場景的延伸,是人們每天不可缺少的智能產品。同樣,對于汽車來說,也是人們也最常用的工具。兩者的結合,在拓展手機企業自身發展路徑之外,也能收獲更多忠實的用戶。

            其二,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導致大批的汽車企業減產,原本相對牢固的供應鏈體系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而在此種情況下,擁有芯片研發能力的手機廠商也成了汽車企業重點觀察的對象,從而促成了越來越多跨界合作案例的產生。那么,在汽車與手機企業相互的合作中,誰又能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國產手機廠商中,小米與華為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其中,他們共同的優勢就是,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極為龐大的粉絲群體,也是受到關注度最高的手機企業之一。此外,對于小米而言,其給人的印象就是有出色的生態鏈布局,大到電視、冰箱,小到牙刷、臺燈,小米已經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未來小米推出的智能汽車也將以生活為切入口,并成為其整個生態鏈的重要一環;華為雖然沒有正式加入造車陣營,但是其已經儲備了完善的智能汽車相關技術,不僅包括未來主流的5G和自動駕駛,還擁有三電系統、芯片研發等核心技術。

            可以說,與華為合作的汽車廠家,也無疑能夠得到最前沿的科技支持,從而讓消費者感受到最好的體驗。當然,盡管距離手機廠商真正推出首款汽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我們可以預測,這種跨界的合作模式在未來或將成為主流。(圖片來源:大作)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新聞

    信息產業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21 www.www.cqjiade.com

      

    電話咨詢

    關于電鰻快報

    關注我們

    99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欧美在线成人免费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j桶进女人j的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四虎精品影院4hutv四虎|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第1页| 色资源二区在线视频|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国产情侣大量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华人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2021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1区2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