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21:09 | 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武漢市公安局東新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通報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某博士生遭遇不法分子冒充銀監會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的行為,并對此進行警示。......
????????冒充銀保監公職人員詐騙的行徑再次上演!
????????3月9日,武漢市公安局東新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通報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某博士生遭遇不法分子冒充銀監會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的行為,并對此進行警示。
????????事實上,冒充公職人員電信詐騙的套路并不新鮮。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周浩律師指出,由于犯罪隱蔽,不易被發現,難以被有效打擊;并且犯罪成本低,但犯罪回報率高,使得近年來社會上相關詐騙案件高發。
????????此前,銀保監會消保局也曾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防范不法分子冒充監管機關實施詐騙,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
是否被騙與學歷高低無直接關系
????????據悉,3月8日,武漢市公安局東新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鐵箕山派出所接到報警,當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名博士生接到自稱是銀監會工作人員的電話。
????????在電話中,對方以該名學生在網上有貸款記錄需要取消,否則影響個人信用為由,讓該學生按照要求添加對方QQ,“工作人員”還出示了相關證件。此后,該名學生按照要求辦理了京東白條、支付寶借唄貸款業務,上述“工作人員”聲稱此貸款業務不用償還,學生信以為真,當日將共計10萬余元的貸款分多次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
????????但轉款后,“工作人員”稱學生微信微粒貸也存在異常,需要再按要求辦理業務并轉款,學生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報警。
????????3月9日,武漢市公安局東新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做出警情通報,并向該校師生警示風險:在網絡上與陌生人聊天凡談及金錢要求轉賬,或接到陌生電話,無論什么理由要求轉賬的(任何陌生電話),或網上找兼職刷信譽,一律是詐騙。
????????事件被曝光后,不少網友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受害者的博士生身份上。但多數網友認為,是否被騙與學歷高低并沒有直接關系。有微博網友對此評論稱,“雖然受害者是博士,但畢竟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關心則亂,被騙子的一整套專業流程忽悠下來,不幸中招也是人之常情”。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學院正在給被騙的學生做工作”,而對于社會輿論提及的博士生也容易被騙一說,工作人員則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律師:應加大刑事打擊力度
????????事實上,冒充銀保監公職人員進行電信詐騙的套路并不新鮮,相關部門此前就已高度重視。
????????去年6月,銀保監會消保局就曾發布風險提示稱,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法分子偽造中國銀保監會文件,謊稱賬戶被凍結向消費者實施詐騙的情況。
????????風險提示中還指出不法分子通常的慣用手法,例如,以可獲得便捷網絡貸款、小額貸款等名義聯系消費者,誘導消費者下載釣魚軟件進行注冊或提供個人信息;提出因消費者提供的信息不符、不實、賬戶有異等各種理由而導致被銀保監會凍結資金。同時,利用偽造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文件”“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凍結XX賬戶的通知”等材料,或銀行卡凍結截圖等,要求消費者繳納保證金、認證金等錢款才能解凍賬戶,否則需承擔法律責任等等。
????????對此,風險提示中還特別強調,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
????????談及電信詐騙屢禁不止的亂象時,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周浩律師向新浪金融曝光臺指出,由于犯罪隱蔽,不易被發現,難以被有效打擊;并且犯罪成本低,但犯罪回報率高,使得近年來社會上電信詐騙案件高發。
????????周浩認為,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要持續加大刑事、行政打擊力度,一經發現就要查處。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嚴格規范各行業收集個人信息與保管的行為。
????????新浪金融曝光臺在此提醒廣大讀者,當接到陌生來電時,不要輕易相信對方,切實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同時不輕易點擊不明短信發來的鏈接和二維碼,不輕易向陌生人轉賬;提升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當遇到財產安全風險時,第一時間報警。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