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15:16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王躍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994年,江淮汽車的銷量是慶鈴銷量的58.27%;且自主開發的江淮輕型卡車和客車底盤,遠不及慶鈴引進的五十鈴系列產品。但到2020年,慶鈴集團基本上還是一家傳統的商用車企業...
昨天(4月7日)安進正式卸任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之職。當天,江淮汽車官方發布消息稱,“項興初任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提名任董事長;安進不再擔任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委員、董事長職務”。
自1975年入廠,安進在江淮汽車工作整整47年。技術出身的他,從合肥客車總廠總質辦主任起步,歷任江淮汽車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江淮汽車技術中心主任,江汽股份總經理等。
安進(資料圖片)
2012年2月,安進升任江淮汽車董事長。彼時,江淮汽車的乘用車業務正遭遇業績下滑;隔年(2013年),旗下同悅轎車又因質量問題被央視315晚會“點名”,令企業的發展雪上加霜。重壓之下,安進帶領管理團隊狠抓產品質量和客戶體驗。誠懇的態度和過硬的品質,讓江淮汽車迅速贏回了市場和消費者的信心。在整體車市并不樂觀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車的業績連續兩年保持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江淮汽車的銷量(含底盤)分別為58.79萬輛、64.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5%、9.43%。
帶領江淮汽車成功逆襲之后,年屆花甲的安進本可以在2017年激流勇退。可是,在車市“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行業背景下,以智能、網聯、電動和共享為代表的“新四化”浪潮又在快速席卷整個汽車行業,這讓江淮汽車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和更大的不確定性。為了確保江淮汽車在大變革時期不迷失方向、不錯失重大機會,安徽省國資委決定讓江淮汽車的“靈魂人物”安進繼續掌舵護航。
不忘初心,穩住基本盤
雖然有長達57的歷史,但江淮汽車的發展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1993年,企業的汽車產銷量超過1萬輛以后。當時,以輕型車起步的躍進(南汽)、慶鈴、江鈴、金杯(華晨集團旗下)等一批地方汽車國企,都曾做得風生水起。資料顯示,1994年,幾家車企的銷量都超過萬輛,市場份額大多高于百分之一。
20多年過去,與江淮汽車同期“出道”的南汽、江鈴已經分別被上汽、長安兼并重組,金杯也在2017年底與雷諾組建合資公司。依舊保持著“自由之身”的慶鈴,或許最具可比性。1994年,江淮汽車的銷量是慶鈴銷量的58.27%;且自主開發的江淮輕型卡車和客車底盤,遠不及慶鈴引進的五十鈴系列產品。但到2020年,慶鈴集團基本上還是一家傳統的商用車企業,年銷汽車45869輛。相比之下,江淮汽車(含底盤)在2020年的銷量達45.34萬輛,是慶鈴集團近10倍。
“強烈的產業報國信念、頑強的艱苦奮斗和抗爭精神,以及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貫穿了江淮汽車發展的始終”,安進此前在回憶當年手工打造全國第一臺客車底盤的情景時直言,“在發展歷程中,江淮汽車每跨一個大步子,其實當時的條件都是不具備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今天的江淮汽車”。
江淮輕卡產品圖
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江淮汽車以“底盤精神”實干,無愧時代賦予的契機。在過去9年時間里,安進帶領的江淮汽車,始終不忘造車初心,一直堅持“乘商并舉、特色突出”,穩住了基本盤、實現了穩中有進。其中,江淮汽車的商用車板塊,完全依靠自主研發,并憑借過硬的卡車底盤技術,在輕卡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合作創新,引入新模式
2017年以來,在汽車市場“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加之科技與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讓汽車產業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此沖擊,江淮汽車近年來的市場表現低于預期。對此,由安進帶領的江淮汽車沒有敝帚自珍,更沒有諱疾忌醫;而是通過引入兩股外部力量推進改革,實現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
“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汽車行業應該增強風險和機遇意識,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通過深化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安進此前曾多次強調,“江淮汽車協調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的可持續發展”。
2017年6月,江淮與大眾簽署合資協議,成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到去年12月,大眾增持合資公司的股份至75%,順利完成對江淮大眾的戰略投資。“2020年對江淮汽車而言是我們進一步與大眾汽車探討深化合作的一年,也是實現未來品牌戰略落地,按下轉型升級鍵的關鍵一年”,安進坦言,“現在我們等于是完成了和大眾公司在一起推動我們江淮汽車國有企業混改”。
在“綁定”大眾集團探索深化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安進帶領的江淮汽車還開創性地與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開展“互聯網+智造”合作。2016年之初,在業界尚處于質疑、研討、爭論之際,江淮汽車宣布與蔚來汽車達成代工合作。雙方聯合打造國內自主品牌首條高端全鋁車身生產線,并突破了輕量化制造和大規模生產的技術瓶頸,相繼生產出ES8、ES6等多款純電動車,填補了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的空白。到江淮汽車官方發布安進不再任職的2021年4月7日,江淮蔚來已有1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
在安進“超期服役”的四年里,江淮汽車持續堅持“乘商并舉”,穩住了原有業務的基本盤,輕型車業務還實現了對細分市場的引領;“引入”大眾汽車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探索深化大型國企混改新模式;與蔚來合力打造了國內自主品牌首條高端全鋁車身生產線的世界級智造工廠,填補了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的空白……一系列創新又務實的布局,讓江淮汽車拓展出更豐富的發展空間;也讓新任管理團隊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帶領江淮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繼續逐夢前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