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10:52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郭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汽車作為典型的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有著極高的門檻,需要長期、艱苦的付出、投入。即使乘著國內車市潛力巨大、疫情下率先回暖的“東風”,新勢力們在這場造車的“...
????????再有三天(4月19日),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車展就將拉開帷幕。作為2021年首個A級國際車展,本屆上海車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大車企的各類首發、重磅車型,以及各種前沿科技都將在此一展身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上海車展開幕前半個多月,國內車市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造車熱潮:小米、滴滴、蘋果、大疆……甚至家電企業創維,各種官宣或是媒體報道的“造車”消息滿天飛。
????????近年來,國內車市持續震蕩下滑,但各類造車新勢力卻如雨后春筍一般,大大小小涌出上百家。有分析認為,中國已連續11年蟬聯全球汽車市場產銷冠軍,存量市場巨大;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浪潮賦予了新的發展契機……這一系列因素共同成就了“造車”的風口,引得新勢力們前仆后繼。
????????然而,汽車作為典型的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有著極高的門檻,需要長期、艱苦的付出、投入。即使乘著國內車市潛力巨大、疫情下率先回暖的“東風”,新勢力們在這場造車的“馬拉松”賽事中,能否最終“闖關”成功,恐怕仍是未知數。
“后浪”來勢洶洶
????????回顧歷史,上海車展與新勢力淵源頗深。2017第十七屆上海車展上,蔚來首款面向大眾消費者的產品ES8揭開面紗;同時,正道、前途、云度新能源、艾康尼克、威馬、奇點等一大批新勢力在此嶄露頭角。
????????2017第十七屆上海車展,蔚來ES8首次揭開面紗
????????彼時,國內新勢力“元老”——樂視,已深陷困境;而近日,其被曝出連續十年財務造假,更讓“下周回國”賈躍亭的造車夢愈發縹緲。樂視的出師未捷也在很大程度上給后來者以發展機遇。
????????4月7日,蔚來迎來第10萬輛量產車下線的歷史性時刻,一季度其還首次達成單季交付超2萬輛;小鵬也實現連續9個月交付量同比翻番……但同期的前途、博郡、賽麟等品牌已經“涼涼”。而隨著2021第十九屆上海車展的到來,人們或將再次見證新勢力的“后浪推前浪”。
????????對比來看,無論是號稱十年投資百億美元的小米,還是產品未落地,市值便已破5000億元的恒大汽車,新一批的“后浪”似乎都更為吸睛。將“生態”打造得風生水起的小米,擁有得天獨厚的“粉絲”基礎,其MIUI系統目前在國內的月活用戶達到1.15億人。在一項近2萬人參加的調查中,有92%的人支持小米造車,并表示會買小米汽車;此外,小米還擁有投資蔚來、小鵬等企業的經驗,準備工作似已做足。
????????恒馳首期6款車發布會現場
????????“不差錢”的恒大汽車更是“贏”在了起跑線上,背靠財大氣粗的恒大集團,加之自身的高市值,曾一口氣發布6款新車,并宣布“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然而,“新一代”新勢力似乎仍是換湯不換藥的“靠概念造車”。恒大汽車雖產品規劃豐富,但計劃今年四季度才開始試生產;而小米更是剛剛宣布進軍造車領域而已。
????????原國家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副司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領域有不能打破的規律,比如投融資要有回報,借錢要還錢,發展要靠利潤支撐。所以造車新勢力‘融資-虧損-再融資’的發展模式是否正確還不能確定。”
“前浪”固本培元
????????相比之下,在市場優勝劣汰中已有一席之地的“老一代”新勢力,優勢開始凸顯。目睹樂視的崩盤,經歷長江、博郡、賽麟、前途等品牌的隕落,以及零跑、哪吒等仍在為生存而掙扎……蔚來、小鵬、理想、威馬4家頭部企業,已在“摸爬滾打”中初具地位和前景,無論是相對豐富的產品矩陣,還是逐步成熟的生產環節,亦或穩固的車迷文化,都讓他們成為市場中愈發重要的組成。
????????但它們也遠非站穩腳跟,仍是市場中不折不扣的“小眾”。2020年,4家頭部新勢力共交付125888輛新車,僅占全國乘用車總銷量的0.62%;同時,車輛起火、誤導消費者等負面案例仍不絕于耳。
????????不可否認,造車新勢力頻頻“邂逅”上海車展,無疑是看中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廣闊的前景;同時,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各大國際車展紛紛停辦的背景下,國內幾大車展率先開展更夯實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地位。
????????但對于造車來説,無論來勢洶洶的“后浪”、還是穩固根基中的“前浪”,需要面對的都不僅是來自對方的挑戰,更是對各自造車實力和投入的考驗,從樣車試驗到量產交付,再到形成規模效應,猶如一道道“關卡”。不止于此,它們還需共同面對市場的檢驗、傳統企業的競爭、乃至國外新勢力的沖擊,只有在激烈競爭中堅持下來并跑到最后,才能算“闖關”成功。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曾參與制定1994年、2004年版汽車產業政策的李萬里更總結,“今后成功的企業應該既不是傳統企業(包括中外),也不是造車新勢力,而是新業態、新模式、新平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