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0:10 | 來源:金融時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貿易供應鏈嚴重紊亂,資源錯配,供需失衡,給各國企業和廣大消費者都帶來了重大影響。
“2021年以來,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外貿企業爬坡過坎,充分釋放潛力。我國外貿克服諸多困難,實現快速增長。”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2021年12月3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不過,他也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外貿領域也有體現。下一步,將切實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多措并舉穩定外貿。
多措并舉穩定外貿
任鴻斌表示,2021年外貿可以說是登上了一個“高坡兒”,2022年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供需兩端均承受較大壓力,很可能要過一個“大坎兒”。一方面,疫情走勢不確定,全球經濟復蘇不均衡,發達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復蘇差異大;另一方面,供應鏈瓶頸難以徹底緩解。
任鴻斌說,2022年,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統一部署,加強跨周期調節,多措并舉穩定外貿,重點開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跨周期調節穩外貿政策落實,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二是持續推進外貿創新發展,培育增強外貿競爭新優勢;三是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升強度和韌性;四是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市場,提高全球貿易合作水平。
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貿易供應鏈嚴重紊亂,資源錯配,供需失衡,給各國企業和廣大消費者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2022年,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從加強國際合作、厚植產業基礎、培育外貿主體、優化貿易環境四個方面入手,推動落實六項政策措施:第一,持續推動國際海運物流暢通。著力緩解企業面臨的國際物流壓力。持續加強國際海運領域監管,依法依規調查涉嫌壟斷行為,完善日常監測和應急調度機制,增強港口之間協調配合。同時,更加重視國際間對話合作,依托多雙邊機制和平臺,攜手暢通國際物流;第二,培育新的外貿創新發展試點。盡快增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從產品和服務入手,推動外貿供應鏈柔性升級,提升貿易效率;第三,支持加工貿易穩定發展和梯度轉移。加強國家級加工貿易產業園培育建設,深化東部地區與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合作共建,支持一批加工貿易重點項目在各個園區落地。同時,加快培育認定新一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和示范地,帶動引領產業鏈供應鏈健康發展;第四,培育貿易雙循環企業。指導地方遵循市場化原則,培育一批貿易雙循環企業。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支持發展“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拓展貿易渠道,完善供應鏈網絡;第五,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要用足用好市場開放承諾和規則。從貨物種類、來源地等實際出發,科學精準實施疫情防控,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降低進出口環節的合規成本;第六,加快推進貿易調整援助。幫助企業適應外部環境,保障外貿主體生存發展,進而穩市場、穩就業,穩住產業鏈和供應鏈。
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避險意識
對于有外貿企業反映的不知該如何防范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問題,任鴻斌表示,商務部與人民銀行、外匯局一起舉辦全國匯率避險培訓,加強網上政策宣傳。同時,推動銀行優化產品服務,著力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避險意識。
外匯局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末,反映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意識的套保比率達到了22.1%,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
今后一段時期,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風險因素增多。任鴻斌表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導企業“因勢而謀”。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意識,學會用好避險工具,進一步提升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二是鼓勵銀行“因企施策”。推動銀行主動對接企業,及時了解“個性化”訴求,研究提供針對性更強的避險產品服務;三是推動地方“因地制宜”。支持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與當地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協作,探索匯率避險的好經驗好做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