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14:22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郭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中國市場,保時捷希望在整個采購供應鏈方面對供應商加強碳排放方面的管理和認證,通過我們的影響力,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達到節能和減排。...
“過去幾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連攀新高,從2019年的86752輛、2020年的88968輛,到2021年的超越95000輛。”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嚴博禹博士在2022保時捷中國媒體溝通會上不無自豪地說。
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嚴博禹
為2060中國碳中和盡份力
能夠克服車市調整、疫情來襲、芯片短缺等一系列艱難險阻持續向上,保時捷在中國取得的成績確實亮眼,但保時捷的志向卻不僅局限于銷量表現。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不僅要為歐洲或德國的公司目標做出貢獻,也將為中國在2060前實現碳中和的計劃做出貢獻。”嚴博禹說。
他接著說,“作為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保時捷始終堅持2030年實現企業的全面碳中和,這樣才能為中國2060實現碳中和做出貢獻。并且,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征途中,保時捷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會讓從生產、運輸到銷售全鏈條的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參與,以此最終在2030年、甚至更早達到碳中和。”
保時捷中國副總裁及首席財務官洪聲從更具體的角度闡釋,“在中國市場,保時捷希望在整個采購供應鏈方面對供應商加強碳排放方面的管理和認證,通過我們的影響力,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達到節能和減排。”
她舉例,“保時捷從去年車展開始嘗試用綠色、環保的方式進行整個車展的活動安排。在供應鏈方面,保時捷在天津港、上海、廣州、重慶的內陸運輸,對供應鏈的運輸供應商、倉儲供應商也都提出了碳排放要求。在車主方面,保時捷為已經行駛在路上的車輛提供碳排放的計算器,方便讓車主在行駛過程中實現對環保意識的覺知,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碳排放,幫助他們有意識的一起行動起來,達到共同保護環境的目的。”
保時捷的“變”與“不變”
此外,面對中國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保時捷也是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以此時刻保持品牌的活力。
即將在3個月后開啟全新旅程的嚴博禹,也以自己在中國四年的心路歷程詮釋了這一理解,“你必須要非常靈活,必須要能夠適應那些突然的轉變,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我在中國的日子里沒有一個月是相同的,每個月都會有新的挑戰、新的變化,所以我們的團隊和團隊精神也是非常重要,保時捷中國的團隊精神能夠讓我們很好的應對這樣的挑戰和變化。”
他具體闡述,“中國是個非常有活力的市場,充滿動態性,我們發現有很多汽車研發的業務不能在德國開發,或者說德國不能充分理解,因為德國沒有相應的生態系統和技術基礎。因此,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保時捷希望在上海建立一個德國研發中心的分支。4月或5月,研發分支的第一批同事將會正式到崗,他們會和德國總部保持密切聯系,將中國研發分支的重要信息進行反饋。他們也會與中國的保時捷工程部、數字部和北京的同事一起工作,為未來在自動駕駛、連接性、電動駕駛、充電等方面找到特定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保時捷為中國市場制造的,并會整合到在德國開發的汽車上。”
但在與時俱進變革中,保時捷仍始終堅守著造車的初心。嚴博禹解釋,“回顧保時捷70年的發展過程,技術變革不斷涌現,從燃油發動機到電動機,但如果能親自進入Taycan的駕駛座艙,閉上眼睛感受它的方向盤和座椅,體驗它的駕駛感受,你仍能真切地體驗到,這就是一臺純粹地保時捷。盡管它是一臺搭載了電驅系統的電動跑車,但它帶來的駕駛感受完全不同于其他電動車型,而是無異于其他燃油保時捷車型。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這也是我們希望帶給客戶的,即無論你駕駛什么樣動力系統的保時捷,你仍然還是感受到這是一輛保時捷的跑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