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10:0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智能投影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大躍進”式的跨越增長。這會不會成為幾年前互聯網電視的翻版?通過營造虛假繁榮,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然后拉抬股價后借機離場?中......
【藍科技觀察】智能投影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大躍進”式的跨越增長。這會不會成為幾年前互聯網電視的翻版?通過營造虛假繁榮,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然后拉抬股價后借機離場?
中國企業似乎更熱衷一窩蜂式的“造勢”。當然,我們并不否定智能投影的市場前景。只是當大量的資本擠入這條賽道,其中不乏魚龍混雜者缺少技術含量而依靠融資進入這一領域時,他們的持續性在哪里?會不會以價格戰攪亂行業的一池春水?
其實,智能投影這波行情和曾經的互聯網電視有本質的區別:
一方面是在傳統彩電面臨增長天花板時,消費者需求并未減弱,尋找替代品是新一代消費者的共性,而智能投影是率先吸引年輕人的大屏產品之一。
另一方面,智能投影的需求遠比當年的互聯網電視更有市場。當年的互聯網電視是內容更加豐富和功能上的創新,但在外觀設計上與彩電無異,而智能投影則是從外觀設計到使用環境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所以,智能投影才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甚至是農村市場對智能投影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長。這種普惠方式對于一個品類的普及發展不言而喻。
智能投影市場逐漸“綻放”
洛圖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投影設備市場規模為59.6億元,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已經擴大至116.1億元。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投影逐漸捕獲年輕人這一主力消費群體的青睞,需求增長又反作用于投影賽道的技術迭代。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投影分為幾類:第一類是極米、當貝等發跡于投影行業的企業;第二類是老牌知名家電企業依托于技術、品牌和市場優勢,開始進入智能投影,比如海信、長虹、TCL、索尼、三星等;第三類是以峰米科技為主,以激光電視和智能投影為主業;第四類是小米這種互聯網企業為代表,進入智能投影行業。
現如今,熱鬧的智能投影市場除了例如極米、當貝等投影起家的頭部品牌外,又加入了如海信等知名老牌家電企業,甚至一些新興品牌依靠融資都來湊熱鬧,希望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從形式上看,不難發現,如今的智能投影賽道與當初眾多互聯網電視,背靠資本角逐廝殺的情況頗為相似。曾經的互聯網電視江湖,有的品牌順利突出重圍,其中典型代表如小米電視,而有些品牌卻被市場湮沒,比如樂視電視、暴風TV等。
從需求上看,智能投影賽道與當初的互聯網電視有質的區別。未來的市場有很大空間,智能投影行業絕不會成為當初互聯網電視的翻版。
智能投影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據不完全統計,早在2018年,智能投影行業迎來資本大眷顧,其中,極米、堅果、大眼橙等企業相繼獲得投資,為產業帶來了超12億元的巨額資金支持。
如今經過四年的市場培育,各大新興品牌發力投影賽道已經到達了空前的高度,僅京東一家電商平臺就有超過170+個投影品牌在售。但資本仍然推動著行業疾速前行。
近期,首個抖音官方認證的家用智能投影儀“知麻影院電視”抖品牌獲得了億元級別A輪融資,估值十億元,而這已經是智能投影儀行業在30天不到時間里收獲的第二次大額融資。就在3月15日,另一家投影儀品牌“JMGO堅果”也剛剛獲得了10億元的融資。
另一股新勢力當仁不讓。作為中國彩電業的霸主,海信旗下年輕潮牌Vidda正式發布全球首款4K全色激光投影C1一經問世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5月30日,海信旗下年輕潮牌Vidda正式發布全球首款4K全色激光投影C1,以6999元“同等價位、性能翻倍”宣告了顯示行業巨頭海信加碼布局智能投影市場。而在此之前,TCL、長虹等均推出家用智能投影規劃。
價格戰不是唯一,有價值更吸引用戶。
對比彩電行業的市場之爭,價格戰是最常見的。例如,互聯網電視對老牌電視行業發起了一場生態革命。昔日的樂視超級電視憑借性價比優勢,在彩電市場殺出一條血路,迅速打開了品牌知名度。隨后,包括聯想、暴風影音、PPTV、風行、小米等品牌也陸續入局。當然,最終只有小米殺出了一條血路,其他互聯網電視基本成為過眼云煙。
由此可見,沒有制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缺少大量的用戶基礎做支撐,品牌積淀,僅僅依靠價格戰取勝顯然是難以長久的,對于智能投影市場同樣如此。
當然,一個新品類打開市場,在高壓競爭中,價格戰是切開市場的捷徑。但智能投影行業要想走得長遠,一是要以科技為核心,二是以用戶為支撐。
例如一直在投影賽道深耕的極米,憑借著長期積累的投影技術,形成了屬于自身的全投影品類矩陣。數據顯示,極米2021年全年出貨量占比高達21.2%,不僅拿下國內投影市場出貨量第一,更拉開了與跟隨者的差距,市場占有率超過第二到第四名總和。
再比如海信,通過旗下年輕潮牌Vidda發力家用激光投影,在市場上形成了口碑與用戶預期的同頻共振。消費者對Vidda家用激光投影的預期,是基于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是典型的價值驅動。
從趨勢上看,據IDC預計數據,到2025年中國投影機市場5年總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6%。這表明未來的投影產業仍存在持續向上的空間,這與當年的互聯網電視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從城市到農村,智能投影需求正在放量,這條賽道上未來仍有很大的空間。
(圖片:呂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