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4:31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紫林醋業地處“中國醋都”山西省清徐縣,是山西第一大醋企,主要產品為“紫林”品牌食醋系列產品、料酒和醬油等調味品。...
山西醋企紫林醋業近期重新提交招股書并獲受理,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次沖擊上市計劃募資5.74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釀造食醋生產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和品牌推廣項目等。
作為山西第一醋企,紫林醋業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曾多次提交招股書但中途折戟,還曾因數據造假、多次簽訂對賭協議等事項遭到證監會質疑。
從市場來看,紫林醋業還存在產品單一、困于北方區域等問題。另外,食醋行業專業化的醋企較少,跨界入局的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較低。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市場競爭,紫林醋業更應該重視品牌建設。
曾多次遞交招股書
紫林醋業地處“中國醋都”山西省清徐縣,是山西第一大醋企,主要產品為“紫林”品牌食醋系列產品、料酒和醬油等調味品。
3月2日,上交所披露,紫林醋業已提交招股書并獲受理,預計募資5.74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釀造食醋生產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和品牌推廣項目等。
這并非紫林醋業首次沖擊上市。證監會官網顯示,紫林醋業早在2016年就與中德證券簽署輔導協議并提交招股書,并在2016年6月進行了預披露,隨后在2017年12月,紫林醋業更新了招股書。但證監會2018年4月公告稱,鑒于紫林醋業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證監會當時并未披露取消審核的原因。新京報記者查詢紫林醋業2016年、2017年兩版招股書發現,其經銷商數量、原材料成本等多項數據“打架”。例如2016年招股書中披露的2015年原材料成本為6973.64萬元,占總成本的34.04%;而2017年版招股書中披露2015年原材料成本為6401.35萬元,占比31.25%。
沉寂一段時間后,紫林醋業于2020年7月3日再次提交招股書,但這次沖擊上市再次遇到了阻礙。證監會2021年9月發布的審核反饋意見顯示,紫林醋業曾多次股權轉讓和增資,且存在對賭協議,證監會要求其披露相關情況。由于紫林醋業未及時提供書面回復,按照證監會規定,終止對其上市申報文件的審查。
在今年3月2日最新提交的招股書中,紫林醋業披露了對賭協議相關信息。招股書顯示,紫林醋業曾于2012年5月增資并引入五家投資者,2015年2月再次引入三家財務投資者。紫林醋業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羅建純,大股東劉志紅與上述五家投資者、三家財務投資者股東分別簽訂《增資協議》及相關協議,附加了股權回購及轉讓、經營目標、新投資者進入限制等對賭條款和特殊安排。2014年—2020年,紫林醋業與相關方多次分別簽訂終止對賭協議。
東高科技首席策略研究員陳宇恒向新京報記者分析,據相關要求,公司申報IPO前原則上要清理對賭協議,不過即使已經清理完畢,此前對賭協議過多,市場風險較大,可能會影響上市。
過度依賴食醋業務
紫林醋業財報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紫林醋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47億元、6.2億元、6.2億元和3.03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04億元、1.01億元、9115.76萬元及4039.31萬元。
從產品來看,紫林醋業除了釀造食醋,還有果醋、芝麻油、芝麻醬、料酒、復合果汁飲料等,但食醋是其營收主力,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常年在九成以上。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食醋業務分別實現營收5.17億元、5.77億元、5.66億元、2.73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94.69%、93.27%、91.45%、90.54%。
新京報記者在電商平臺紫林醋業官方旗艦店中看到,銷量前十的產品均是釀造食醋,而芝麻醬、芝麻油、果醋爽的月銷量不足兩位數,尤其是規格310毫升/瓶的紫林果醋爽,月銷量僅為3單。
從銷售區域看,紫林醋業的主要銷售地在華北、華中地區。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華中地區營收分別為1.71億元、1.95億元、1.85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31.29%、31.58%、29.89%。華北地區營收分別為1.91億元、2.11億元、2.26億元,分別占比35%、34.14%、36.45%。
業內有說法稱,紫林醋業過于依賴釀造食醋產品,可能會“生于山西,困于山西”。陳宇恒也認為,全國各地的飲食習慣差異化較大,食醋口味地緣化特點非常明顯,所以調味品大型集團普遍產品比較豐富,產品單一化的企業則容易受到地域問題限制。
紫林醋業還存在業績下滑風險。從財務數據來看,紫林醋業2021年凈利潤相比2020年同期下降992.19萬元,下降幅度達9.82%。紫林醋業稱,“如果未來市場競爭持續加劇或者原材料、人員等成本持續增加,而公司無法保持產品市場競爭力或者市場開拓不力,或者無法有效適應市場銷售模式轉變等,將面臨市場份額下降、毛利率下降及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此外,紫林醋業還和恒順醋業打了一場商標官司。招股書披露,2021年5月28日恒順醋業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紫林醋業立即停止生產銷售涉嫌侵害其“金優”商標產品,并請求判令紫林醋業和武漢市黃陂區親民食品店承擔連帶賠償經濟損失及因維權產生的費用共計150萬元。后雙方簽訂和解協議,紫林醋業賠款60萬元,恒順醋業撤訴。
行業品牌集中度低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食醋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市場需求潛力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食醋產量約461萬噸,國內食醋出廠規模增長至179.2億元,其中餐飲渠道出廠規模達到了85億元,個人及家庭消費領域出廠規模達到了65.9億元,食品加工領域的出廠規模為28.3億元。
良好的發展前景使得眾多企業跨品類甚至跨行業進入到食醋行業。行業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國大小可生產食醋的企業達6000余家,專業生產的有3000多家,生產食醋的企業中,品牌企業產量僅占30%,其他作坊式小企業占70%,食醋行業品牌集中度低,未來有很大的整合空間。
在生產食醋的品牌企業中,除恒順醋業、紫林醋業外,中炬高新、海天味業、千禾味業等調味品公司也都有自己的食醋生產線。海天味業早在2017年就收購了鎮江丹和醋業,開始正式入局食醋行業,短短幾年時間,海天味業不斷加碼布局食醋業務。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統計,海天味業目前食醋產量排在恒順醋業和紫林醋業之后,位居全國第三。
激烈的競爭背景下,紫林醋業如何突圍?上海至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張戟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相比于恒順醋業,紫林醋業的品牌價值較低,同樣的產品,消費者更青睞品牌價值高的恒順,紫林醋業應持續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
針對上市進展、未來的產品規劃和品牌建設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近日致電紫林醋業,接電人員稱不方便回應。隨后新京報記者將采訪提綱發至紫林醋業郵箱,截至發稿,未有進一步回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