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10:49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泛海控股近期發布公告,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根據相關規定,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同時從5月5日起公司股票復...
上市將近29年的泛海控股,如今卻面臨跌破1元面值、可能退市的窘境。
泛海控股近期發布公告,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根據相關規定,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同時從5月5日起公司股票復牌,簡稱變更為“*ST泛海”。
泛海控股今年股價已經暴跌超31%,最新總市值僅45億元。而從年報看,公司2022年凈利潤虧損超115億元,2023年一季度繼續虧損超13億元。如今公司面臨到期債務未償還,同時公司及實控人今年還收到監管的警示函、交易所的問詢函,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年股價暴跌31%低于面值
被*ST、拉響退市警報
5月3日晚間,泛海控股發布《關于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于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截止今年4月28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十一個交易日低于1元。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9.2.1條的規定,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
從股價表現來看,今年年初泛海控股一度漲至1.38元/股的位置,但總體來看今年幾乎是一路下跌的走勢,到4月14日收盤報0.97元/股,正式跌破了1元的面值。截止4月28日,泛海控股報收0.86元/股,最新總市值僅為45億元,其今年整體的跌幅達到31.20%。
除了拉響退市警報,泛海控股由于連續虧損等原因還被*ST了。
就在4月28日晚間,泛海控股曾公告,公司2022年末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值。同時,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公司2022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泛海控股的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據公告,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的起始日為2023年5月5日;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后,公司股票簡稱由“泛海控股”變更為“*ST泛海”;公司股票將于2023年5月4日停牌一天,并于2023年5月5日開市起復牌。
2022年凈利潤虧損超115億元
泛海控股或進行破產重整
我們來看看泛海控股最新公布的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的財務數據。
從年報來看,泛海控股在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為130.71億元,同比下降12.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15.37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12.55億元,虧損有所擴大;扣非凈利潤為虧損45.7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為99.24億元,有所收窄。
公司解釋,2022年,由于公司主營業務未能實現明顯突破好轉以及公司根據會計準則計提預計負債、整體資金成本上升等原因,公司報告期業績出現大額虧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 1,051.90 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54.62億元。
還有一季報也顯示,泛海控股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12億元,同比下降25.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3.0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4.53億元。
泛海控股在年報中也表達了化解當前經營困境的決心。公司稱,2023年是公司化解債務風險、保障上市地位的關鍵之年,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2023年4月,公司債權人北京獅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產重整。若重整計劃順利實施,將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的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破而后立,重整是從根本上發揮公司資源優勢,重塑公司經營的根本之路。努力推動公司完成重整計劃,是公司及公司董事會年內最核心工作。
上市近29年為何出現危機?
監管對公司下發警示函
資料顯示,泛海控股成立于1989年5月,并在1994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其第一大股東是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背后實控人是盧志強。
這些年來,泛海控股在業務上有比較大的轉型,在房地產業務的基礎上,拓展了金融板塊,包含證券、信托、保險、期貨、基金、資產管理、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形成了以民生證券、民生信托、亞太財險為核心的金融布局和業態分布。2015年6月泛海控股的股價也一度漲至19.49元/股的高位,彼時盧志強也以830億元財富進入《2015胡潤百富榜》前十,并成為當時的山東首富。
但是,上市快要29年,曾經風光無兩的泛海控股,為何現在走到了這個地步?市場人士分析,這背后跟其業務大肆擴張,帶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還有部分產品踩雷造成無法兌付等情況有關聯。
比如,據媒體相關報道,2020年多家機構踩雷武漢金鳳凰假黃金案,泛海旗下的民生信托的涉案金額就高達40.74億元。為此,民生信托不得不向投資者先行墊資兌付。受此影響,泛海控股2020年計提減值損失超過25億元。
另外,對于2022年的虧損原因,泛海控股在回復交易所問詢函時表示,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管理的部分信托項目發生風險,民生信托從謹慎性原則出發計提了預計負債,對當期損益造成較大影響;因階段性流動性困難導致大量債務違約進入訴訟程序,公司報告期內根據訴訟判決計提利息、罰息或履行金,導致公司整體資金成本上升。
今年3月31日泛海控股還公告,公司出現部分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情形。截至目前,公司剩余未償還金額為2.72億元,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的4.70%。由于公司未能完成上述債務的償付,公司可能會面臨債權人就未履行債務向法院申請執行而導致公司資產被查封、凍結、拍賣等風險。公司正積極與債權人溝通協商解決方案,并加快推進抵押資產的處置工作,爭取盡早回籠資金,妥善完成上述債務的償付工作。
天眼查信息也顯示,泛海控股共有10條被執行人信息,涉及被執行總金額高達103.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對泛海控股下發警示函。
4月6日,北京證監局發布《關于對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提到泛海控股涉及幾項違規事項:一是未及時披露相關債務逾期情況,涉及民生信托事項、長城資產事項、民生銀行事項、融創集團事項等;二是受讓子公司股份信息披露不準確;三是股份回購事項違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