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0 15:39 | 來源:家電圈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接下來的拐點,顯然是新技術、新顯示、新場景催生的用戶新需求了。
日來,彩電企業集體漲價,最高漲幅達30%的消息,在各種渠道傳播。沒想到,彩電企業的漲價卻引發眾議之下的眾怒。
有評論說:彩電企業漲價30%,是激進求生也是自尋死路;有人評論說:彩電企業漲價,不解決用戶的需求沒有未來。
公開信息顯示:長虹電視在售產品價格全線上調,最高漲幅30%。從3月就開始漲了,電視價格好久都沒有像現在這樣連著漲價。不只是長虹電視漲價,包括TCL電視、康佳電視,以及海信電視、創維電視也紛紛漲價?;旧?,都是全產品線漲價,包括TCL等漲價通知都表示,普遍上漲15%的出廠價,傳導到終端市場上,自然會出現20%甚至更高的漲價。
雖然索尼、三星等外資品牌,因為原本的市場售價較高,并沒有宣布漲價。但是多位經銷商直言,索尼和三星也在減少優惠讓利的幅度,變相在推高市場的彩電售價。
那么彩電企業的這一輪漲價,到底動了誰的奶酪,為何引發如此爭議,甚至指責?在家電圈看來,也就10年前,外界對于彩電市場、彩電產品的評價,還是凱歌高奏,無論是超高清液晶電視量子點、MINI LED,還是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電視,或是迎合眾多年輕用戶認可的投影,以及中國企業主導的激光電視,不只是產品顯示技術活躍,而且市場上年輕一代用戶的熱情,催生了包括游戲電視、電競屏、藝術電視、健身屏等細分需求。
在家電圈看來,這一輪彩電市場的漲價,主要是受到上游產業鏈的影響,包括玻璃基板等原材料都在漲價,推高了液晶屏的成本;并不是彩電企業單邊的上漲;也就是說,彩電漲價,雖然是彩電企業的動作,而并不是彩電企業愿意的。
另一方面,還需要看到,不管彩電是不是漲價,都不會影響到彩電市場的出貨規模和用戶需求。彩電早在10年前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和品類,用戶對于電視的需求早就呈現出“品質化、品牌化”,以及結構住房結構改善的大屏化趨勢。所以,消費需求的蛋糕是穩定的,并不會因為漲價就抵制用戶的需求,也不會因為繼續打低價格戰就能刺激用戶需求。
過去的3年,彩電市場的周期就是一輪液晶面板價格連漲10多個月引的發電視機漲價,以及一輪液晶面板價格持續10多個月降價引發的電視機降價,最終的結果 ,電視機出貨量仍然是穩穩地下滑,完全沒有因為價格而有所變化。
來自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3年3月、4月、5月,彩電在線上、線下渠道均價都同比上漲,其中線下渠道均價分別上漲165元、225元、315元。背后,則是液晶面板的價格上漲。來自WitsView 6月數據顯示:65寸QHD、55寸QHD、43寸FHD和32寸HD 電視面板的價格持續回暖,均價較5月分別上漲6.9%、7.6%、5.3%和6.3%,自今年2月以來已連續4月保持上漲。
最近幾年來,中國彩電市場的規模下行,是產業的回歸、用戶的成熟和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必然結果,并不是彩電企業不努力、彩電產品技術和品質不好。畢竟,縱觀全球各個行業和品類,沒有一個品類是只漲不跌的。同樣,已經上漲了30多年的中國彩電市場規模,出現下行也是必然。接下來的拐點,顯然是新技術、新顯示、新場景催生的用戶新需求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