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10:29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統計,截至8月29日,全市場一共有16只紅利主題ETF,最新合計規模321.03億元,相比二季度末的290.55億元增長了超30億元。其中,規模增長最多的是紅利ETF易方達,三季度...
今年以來,股市相對震蕩,投資者穩健配置需求抬升,追求低波動、穩收益長期目標的基金炙手可熱,紅利策略基金便是其中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紅利主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年內平均收益超8%,部分產品甚至獲得了超20%的收益,吸引中低風險偏好的資金持續涌入,紅利主題ETF的最新規模相比二季度增長了超30億元。整體來看,全市場一共有82只紅利策略基金,規模合計833.4億元,已經突破800億元大關。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紅利指數為smartbeta(聰明貝塔)指數,各指數之間的編制方法大有不同,使得跟蹤不同指數的基金也出現了明顯差異,年內業績收尾相差超20%。“聰明貝塔”不全“聰明”,提高了投資者的選基難度。
紅利基金
規模突破800億
目前,不少資金借道ETF布局高股息資產,單是紅利主題ETF的規模,在近期已突破300億元。
據統計,截至8月29日,全市場一共有16只紅利主題ETF,最新合計規模321.03億元,相比二季度末的290.55億元增長了超30億元。其中,規模增長最多的是紅利ETF易方達,三季度以來增長了超10億元;此外,紅利低波100ETF、紅利低波ETF、中證紅利ETF等均獲得了超5億元的規模增長。
一位FOF基金經理也在近期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今年3月份以來,其組合減少了主動權益基金的配置,加倉了一些紅利策略的指數基金,以平滑波動。
與此同時,市場上還有眾多主動權益紅利基金、量化紅利基金。其中,中歐紅利優享、東方紅優享紅利滬港深、富國紅利等三只主動權益基金,以及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西部利得國企紅利指數增強等兩只指數增強基金的規模均超過10億。
據開源證券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場一共有82只紅利基金,合計規模已突破800億元,達到833.4億元。細分來看,被動紅利基金、主動權益紅利基金、量化紅利基金規模分別為405.1億、318.2億、110.1億,其中被動紅利基金規模占比近五成。
業績首尾相差超20%
在利率下行、市場震蕩的背景下,紅利策略顯示出了一定的優越性。從收益特征來看,今年以來,中證紅利指數年內漲幅為3.81%,而同期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的漲幅為-2.15%、-1.52%、-2.26%。
但具體到基金層面,紅利策略的各個產品之間也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分化。
以16只紅利主題ETF為例,截至8月29日,紅利低波50ETF的年內凈值增長率為20.67%;紅利低波100ETF、紅利低波ETF基金、紅利低波ETF等均取得了超15%的收益。這些業績靠前的產品均跟蹤的是紅利低波類指數。與此同時,深紅利ETF的年內收益為0.45%,紅利50ETF、山證紅利ETF的收益不足5%,紅利主題ETF的業績首尾相差超20%。
上述FOF基金經理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紅利指數為smart beta指數,各紅利指數的選股標準、選取樣本以及樣本數量大有不同,使得跟蹤不同指數的基金也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差異。
今年以來,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表現較好,就是因為其前十大權重股中的雙匯發展、雅戈爾、塔牌集團都貢獻了不錯的收益,而這些個股并不是中證紅利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
今年表現一般的深證紅利指數,編制方法是按前三年累計分紅金額占深市上市公司分紅金額的比重,加上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金額占深市比重,按照1:1的比例進行加權排名,并考慮經營狀況、現金流、公司治理結構、防止大股東惡意高送股變現等綜合因素后,選取排名在前40名的股票,前十大權重股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集團等白酒股,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漲幅。
紅利策略
并非只能熊市用
近年來,紅利策略在A股市場的關注度逐漸提高,相關產品也逐漸增多。但市場瞬息萬變,A股投資熱點的切換速度猶如快速轉動的電風扇,紅利策略未來是否能長期有效?
魏偉指出,紅利策略并非單一熊市策略,在牛、熊、震蕩市均有可能跑贏市場。他認為,紅利策略的內核在于內部重倉行業(順周期+基建+公用事業板塊為主)的結構性行情,表現相對低迷時往往伴隨成長股的大幅崛起,雖然當市場由追求確定性溢價向彈性溢價過渡時期,成長股的強勢可能會擠壓紅利策略的空間,但是不影響其長期穩健的配置價值。
從成份股業績上看,中證紅利ETF基金經理劉重杰認為,目前紅利指數成份股ROE(凈資產收益率)盈利情況整體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增速不低,在受到內外擾動和處于階段性復蘇的情況下,相對優勢或較為明顯,超額收益突出。
從估值視角來看,魏偉指出,當前中證紅利指數估值為5.8倍,位于6.5%的歷史低分位,股息率為6.04%,位于94%的歷史高分位,在確定性溢價抬升下仍具備吸引力。他建議關注盈利預期穩定、歷史分紅穩定且波動率較低的行業,例如煤炭、石油石化、交通運輸、公用事業、銀行等,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和“中特估”聯動建設下,分紅規模和持續性占優的央企更值得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