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14:15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處于風險漩渦的財務公司并非只此一家。6月4日,億利潔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存放在億利財務公司的39.06億元存款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風險。原因在于這筆資金用途主要是向億利...
數十億元存款“取不出來”,讓財務公司深陷風險漩渦。作為企業集團“內部銀行”,財務公司主要負責集團內部資金調配,包括吸收集團成員存款、辦理貸款和資金結算等業務。內部屬性突出,使得財務公司較其他金融機構更為低調。
歷經數十年發展,財務公司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一些背靠大型央國企的財務公司資產總量穩步擴張,盈利能力已超越部分城商行、農商行。
受前期多元化擴張積累問題逐漸暴露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集團陷入經營困局,產業風險傳導至財務公司,催生不小的風險隱患。對此,監管部門總結財務公司行業風險成因,在制度建設、風險分類、集團外融資、公司治理和風險處置等方面不斷升級監管政策,擰緊行業“合規閥”。
企業集團“內部銀行”
存在財務公司約16億元“取不出來”,讓作為上市公司的東方集團及其財務公司——東方財務公司備受爭議。
近期處于風險漩渦的財務公司并非只此一家。6月4日,億利潔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存放在億利財務公司的39.06億元存款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風險。原因在于這筆資金用途主要是向億利集團及其關聯方發放貸款,相關貸款已被劃分為次級貸款(不良貸款的一種)。
巨額存款去向成“謎”,將財務公司置于“聚光燈下”。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各條線業務復雜,內部資金調配、管理難度增加。通過成立財務公司,為企業內部資金歸集、調度、使用和配置提供專業化管理。作為企業集團“內部銀行”,財務公司主要負責集團內部資金調配,包括吸收集團成員存款、辦理貸款和資金結算等業務。對集團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及時解決集團成員資金短缺等問題。
“財務公司可集中管理企業集團內部資金,形成一個‘資金池’。在企業集團里,有的公司產銷兩旺,盈利良好,就可以把富余資金放在財務公司,幫助缺錢的集團企業解決資金問題。”某財務公司總經理汪平告訴記者。相比企業從銀行借貸,汪平表示,融資成本較低、手續相對便捷是財務公司資金的重要優勢。通過財務公司進行集團內部借貸,會比企業從銀行借貸快一些。而且,財務公司對產業更加熟悉,也能更準確地了解企業運營情況、資金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財務公司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所以相較商業銀行,財務公司的存款利率往往有所上浮,貸款利率有所下浮。如此,可以降低貸款企業融資成本,增加資金富余企業收益。”某財務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
比起其他金融機構,一直以來財務公司的“存在感”較低。然而,歷經數十年發展,財務公司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一些背靠大型央國企的財務公司資產總量穩步擴張,盈利能力已超越部分城商行、農商行。例如,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中油財務公司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該公司實現收入194.3億元,同比增長38.4%;年末吸收存款余額3891億元,同比增長6.7%;利潤總額81.2億元,同比增長3.5%。相比之下,2023年上市銀行中的重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32.11億元,實現凈利潤52.29億元;貴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0.96億元,實現凈利潤55.62億元;常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8.70億元,實現凈利潤32.82億元。
中國財務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末,財務公司全行業法人機構超250家,總資產超8萬億元,總負債規模超7萬億元。
集團經營不善累及財務公司
財務公司依托企業集團發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資產規模、業務運作、盈利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受行業景氣度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一些財務公司經營也同步承壓。
汪平告訴記者:“有些企業集團產業出了問題,四處融資找不到錢,就將手伸向了財務公司,為自己‘輸血’。”
“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相對來說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公司治理不完善,在面臨資金困難時,可能催生挪用財務公司資金的想法。財務公司往往與企業集團綁定,如果集團不行了,那么旗下所有公司包括財務公司都很危險。”另一家財務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包括方正財務公司、力帆財務公司、海航財務公司在內的多家財務公司受到所在集團債務危機牽連,申請解散或破產。2024年以來,吉林森工財務公司、三房巷財務有限公司等獲批解散。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企業集團經營風險向財務公司傳導問題日益突出,個別財務公司被集團利用,淪為對外融資工具,加速產業風險轉化成金融風險,嚴重影響整個財務公司行業形象和聲譽。
與此同時,財務公司因貸款“三查”不盡職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票據業務審查不嚴等被監管部門處罰的情況時有發生。
例如,2024年6月,重慶機電控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因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貸款資金回流借款人,被罰30萬元。同月,重慶化醫控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因未按合同約定使用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授信管理不到位等被罰30萬元。2023年11月,華聯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因貸款“三查”不盡職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票據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不到位等,被罰60萬元。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聯席執行主任、商事與金融爭議解決部主任裴虹博表示,財務公司因違規行為屢屢被罰,透露出財務公司內部管理不善、外部監管不力以及大股東不當干預等問題。其中,財務公司資金被大股東挪用問題尤為嚴重,這不僅損害了中小股東和債權人利益,還可能引發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認為,部分財務公司暴露問題的根源在于定位上出現偏離。財務公司相當于企業集團內部的資金運營主體,對外投融資屬性是次要的、補充性的。但現在部分財務公司摒棄主業,將對外投融資視為主營業務,企業集團亦把旗下財務公司當成營利中心、融資平臺,一味擴張,導致財務公司變相淪為企業集團對外融資的通道和工具,而財務公司對所融資金去向掌握不夠,導致風險隱患巨大,企業集團與財務公司之間風險基本無法隔離,甚至存在嚴重混同問題。
監管措施逐步“升級”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財務公司資金被大股東挪用背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財務公司附屬于企業集團,雖然是獨立法人,但對企業集團依附性較強,主要服務于企業集團及內部成員公司,難以獨立自主經營。這意味著,企業集團經營發展面臨困難時,作為股東對財務公司經營的干預會更多,從而易于積累風險。
在裴虹博看來,從法律和監管層面,已有相關政策禁止財務公司資金被大股東挪用等違規行為。然而,財務公司可能通過復雜的交易結構和隱瞞真實情況等方式躲避監管。因此,監管部門需加大力度,提高監管技術水平,促使財務公司合規運營。
在任濤看來,應強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運營主體定位,增強財務公司司庫屬性;強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經營自主性,建立早期風險預警和隔離機制,避免企業集團與財務公司之間財產、風險混同等,避免財務公司成為企業集團的“融資通道”。
裴虹博認為,應從加強內部管理、健全外部監管、優化股權結構、加強市場約束等方面提高行業合規性。具體而言,財務公司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確保財務公司合規運營;監管部門應加強對財務公司的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技術水平,及時發現并糾正違規行為;通過市場機制約束財務公司行為,如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強投資者教育等。此外,還可以考慮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行業自律等措施,共同維護財務公司穩健運營和金融市場穩定。
事實上,監管措施正在逐步“升級”,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對于財務公司在負債來源、票據業務、對外投資等方面的嚴監管,強化風險防控。
今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促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規范健康發展 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個別企業集團受前期多元化擴張積累問題逐漸暴露等因素影響,出現嚴重經營危機,產業風險傳導至財務公司,嚴重影響整個財務公司行業的外部形象和聲譽。
《指導意見》將引導財務公司回歸本源、專注主業,通過充分發揮資金集中管理功能,切實提升金融服務質量,不應成為企業集團的營利中心;推動財務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建立高效的決策與制約機制以及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信息科技建設;落實財務公司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堅決摒棄不合規行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