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2 11:18 | 來源:未知 | 作者:彭耀廣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限房價、競地價”已成為北京土地出讓的標配,這意味著未來北京新房市場將進入“限價房”時代。在此情況下,限價房入市銷售情況將會怎樣、房企又如何平衡成本與利潤,
**限價房項目入市
控制房價從土地出讓做起,今年以來,北京市調整土地供應策略,推出大量“限房價、競地價”住宅地塊。自這類地塊出讓開始,限價型商品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作為北京**限價房項目,旭輝操盤的旭輝城項目即將入市。據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旭輝城位于房山良鄉板塊,目前正在蓄客期,從排卡情況來看,客戶對項 目認可度較高。該項目預計將于11月正式開盤,開盤后將采取搖號方式選房。從該項目產品來看,主力戶型為75平方米兩居、88及112平方米三居室,定位 是首次置業的剛需客群。
公開資料顯示,旭輝城項目地塊是2017年春節后北京首拍地塊,當時參與競拍的有天恒+中糧、石榴集團、碧桂 園、中海+首開+保利+龍湖、首創、遠洋、旭輝+金地、萬科8家企業及聯合體,最終被旭輝+金地聯合體經10輪報價以18.1億元的價格拿下,溢價率僅 9%。按照出讓條件,項目住房銷售均價不超過38994元/平方米,且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40944元/平方米。
限定了銷售均價和最 高單價就意味著開發商在“售價”上無法做文章,不過對于旭輝來說,旭輝城的售價仍然有競爭力。有行業人士評論稱,從地理位置來看,旭輝城項目稍顯偏遠,不 過房山良鄉板塊的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同時,因為是限價房項目,旭輝城的售價對于購房者來說具有吸引力。
成本與利潤的考量
不過也有聲音認為,旭輝城項目所處位置過于偏遠,這也導致土地出讓時開發商的積極性并不高,然而和其他“限房價、競地價”地塊相比,旭輝城依然有利潤可賺,或許更是讓其他開發商所羨慕的。
據悉,該項目剔除地塊中的配建部分,這宗地塊的實際住宅部分樓面價在2萬元/平方米左右。在銷售均價不超過38994元/平方米的情況下,開發商還會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與之相對的是,一些樓面價較高的“限房價、競地價”地塊,開發商盈利難度比較大。
以7月27日大興瀛海地塊為例,該地塊由遠洋+首創+世茂聯合體以47.9億元、自持26%的方式拿下。根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的計算,該地塊平 均樓面價4.5萬元/平方米,而該地塊銷售均價不超過52449元/平方米,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55071元/平方米,樓面價已經十分接近銷售均價。
這樣的例子在北京土地市場比比皆是。據悉,目前北京已經成交和正在掛出的所有商品住宅地塊均已全面實施“限房價、競地價”的出讓方式。所有這些住宅用地,從土地出讓伊始就全面規定了未來的銷售均價和最高售價。
因此,自北京土地市場推出“限房價、競地價”方式以來,業內討論最多的是房企拿地后的利潤問題。北京市國土局網站公開信息顯示,原來自主定價的商品住宅 用地,如今已經全部變成了高端“限價房”,今年已經出讓和待出讓的30多宗商品住宅地塊已經明確了未來售價。在張大偉看來,從地價計算角度看,許多限房價 地塊基本都接近零利潤,稍有不慎就會虧損。
開發商“玩兒法”要變
“限價房地塊勢必會壓縮房企盈利空間,這也要求房企更加精耕細作,剔除各類成本,同時把握地產周期。很多房企過去其實就是靠市場自身變動盈利的,未來要提升專業能力,需要把市場做細,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盈利機會。”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如是說。
同樣,張大偉也表示,因為地價、房價都設定了透明的上限,如此一來,開發商想要盈利只有壓縮成本。“未來開發商可能就不存在產品的競爭了,而是成本管理、成本控制能力的競爭,開發商就變成精算商了。”
不過,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則表示,并非所有限價房地塊均失去盈利空間,房企在拿地時會計算并保留樂觀的盈利空間。有一部分項目的樓面價確實已經接近最 高售價,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會更多地在地下空間的開發上尋找利潤空間,比如車位、倉儲功能以及地下商業。對于市場中討論的限價房項目是否會出現“減配”現 象,郭毅表示,限價房地塊在出讓時也會要求確保建筑質量,簽訂**交付標準,確保房屋居住品質。
除了控制成本以外,限價房的出現或許要倒逼開發商在玩兒法上做出花樣。就在去年底,北京市首批“限房價、競地價”土地拍出,4宗地成交結果均為住宅100%自持,未來所建項目將全部由開發商自持,作為租賃住房提供給市場。
全部自持不得出售則意味著開發商的回報周期被無限延長,即便如此,開發商對于土地的熱情依然高漲。對此,行業人士表示,即便自持,開發商依然有運作的空 間,隨著北京無地可售、無房可售的局面到來,土地的增值有較大預期,這能提高企業的估值,只是開發商要改變以前拿地賣房的傳統模式,換一種活法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