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同花順(45.550, -3.18, -6.53%)統計,隨著銀行板塊的調整,破凈銀行股從今年最少時的4只,擴大至目前的8只,3只銀行今年漲幅被全部吞噬,其中平安銀行(11.690, -0.85, -6.78%)調整幅度最大,三天大跌13.8%,今年總體下跌5.7%,此外張家港行(8.990, -0.78, -7.98%)和江陰銀行(7.520, -0.55, -6.82%)今年漲幅也為負。
今年一直強勢的銀行板塊在本周突然掉頭向下,三個交易日重挫9.12%,個股更是哀鴻遍野,5只銀行股跌幅超10%,其中平安銀行調整幅度最大,達13.8%。不過對于銀行板塊的下挫,多數分析師并不悲觀,甚至認為是“上車”的機會。根據目前已經公布的16家銀行業績快報來看,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全部為正,其中11家甚至達到兩位數。
三只銀行股年內由漲轉跌
“下午銀行股大跌的時候,我基本以跌停價買入了成都銀行(13.440, -1.26, -8.57%)1萬股,成都銀行是剛剛上市的次新股,也是今年首只登錄A股的銀行股,此前我一直預計他會有8個以上的漲停板,結果市場調整,只有5個漲停板便打開了(不計首日漲停),而且今天不但是打開漲停,還盤中跳水,給我了一個低吸的機會。”資深股民張英2月8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銀行股一直表現強勢,建行、招行等7只個股先后創出歷史新高,市場對于銀行股看多的情緒越來越濃,不過物極必反,隨著情緒見頂,股價也開始沖高回落。2月6日市場出現大級別調整,銀行股雖然表現較為堅挺,但仍難以頂住拋盤如涌,全日最終下跌了1.47%。2月7日,銀行板塊高開,當日興業銀行(17.790, -0.56, -3.05%)盤中一度沖高至19.98元/股,順利越過2007年創下的19.43元/股的歷史大頂,成為今年第7只創新高的銀行股,但行情突然扭轉,板塊放量下跌,全日大跌4.21%,興業銀行也由紅翻綠,當日下跌0.63%。2月8日,調整行情繼續,次新股成都銀行高開之后快速跳水,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最終下跌9.43%,報收14.7元,中信、光大、工行和交行跌幅均超4%。
根據同花順統計,隨著銀行板塊的調整,破凈銀行股從今年最少時的4只,擴大至目前的8只,3只銀行股今年漲幅被全部吞噬,其中平安銀行調整幅度最大,三天大跌13.8%,今年總體下跌5.7%,此外張家港行和江陰銀行今年漲幅也為負。
據東方財富(12.920, -1.43, -9.97%)網統計,2月8日,有10.6億主力資金從銀行板塊撤離,近5日凈流出資金19.6億元。
申萬宏源(5.010, -0.22, -4.21%)分析師馬鯤鵬分析認為,近期市場出現調整,其實并沒有實質性的利空,目前銀行板塊基本面向好,貸款量價齊升推動息差改善、經濟穩健復蘇推動不良持續改善,調整主要是因為受到部分傳言影響,其中有傳言稱農商行開會要求控制同業理財等,但同業理財經過去年一年的收縮,規模已下降過半,后續繼續壓縮本就在預期之內,并未超出預期。此外對于控制居民部門杠桿過快上升和房地產相關授信政策,馬鯤鵬認為主要針對消費貸炒股以及首付貸等亂象,而不是正常消費,從近期對大行的調研了解到,今年按揭投放量大概率不會低于去年。
11家銀行業績增速達兩位數
對于銀行板塊的看好來自于銀行的業績,截至目前,已有16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2017年業績快報,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880.99億元,同比增長8.33%。其中,招商銀行(30.710, -0.57, -1.82%)凈利潤701.5億元,居16家銀行之首,同比增13%。此外凈利潤以百億計的銀行還有興業銀行、浦發銀行(12.780, -0.32, -2.44%)、中信銀行(6.900, -0.35, -4.83%)、上海銀行(14.960, -0.91, -5.73%)和江蘇銀行(7.450, -0.40, -5.10%),南京銀行(8.720, -0.53, -5.73%)和寧波銀行(18.840, -1.15, -5.75%)凈利潤則在90億之上。
目前披露業績快報的多為中小銀行,11家銀行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速超過10%,成都銀行更是達到了51.69%。成都銀行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6.54億元,增長12.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09億元,增長51.69%。成都銀行認為去年業績全面爆發主要是因為:一、資產規模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且吸收客戶存款對規模增長形成支撐;二、信貸業務,發放貸款和墊款實現增長;三、加大債券等投資配置,該類投資規模較大增長。
營業收入方面,1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營收8551.66億元,其中招商銀行營收位列第一,達2210.24億元,同比增幅5.4%;貴陽銀行(15.160, -0.99, -6.13%)營收增速拔頭籌,達22.49%,此外吳江銀行(8.240, -0.53, -6.04%)、無錫銀行(7.640, -0.45, -5.56%)、常熟銀行(7.230, -0.56, -7.19%)和成都銀行營收增速也都超過兩位數。
國泰上證金融180ETF基金基金經理艾小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直言,短期銀行股獲利豐厚,有獲利盤需要套現,加上外圍市場波動,銀行近期調整幅度較大,不過目前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息差回升有望。隨著經濟好轉,信心增強,一直被市場所擔心的壞賬問題也得以解決,目前來看,銀行有繼續上漲的空間。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股主要是補跌,前期中小盤出現了明顯的調整,銀行板塊卻異常堅挺,甚至不斷創新高,但從每一輪調整規律來看,板塊調整幅度相差無幾,所以中小創企穩之后,銀行出現了明顯的調整。但他認為目前銀行調整已近尾聲,深蹲其實為投資者打開了機會的大門。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