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7:54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房地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是不少業內人士達成的共識。
不過,從近期揭曉的中報大考來看,情況并沒有想象的糟。據市界(ID:newsseeker)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6日,已有120家A股房企和175家港股房企披離2018年中報。2017年上半年,這275家房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214.03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變為21830.7億元,同比增長26.82%
此外,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八成房企上半年利潤明顯上漲。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分析表示,2017年房地產項目在2018年上半年進行銷售結轉收入,對房企半年報有一定影響。
優等生:4家房企營收千億
2018年上半年的“優等生”仍以老面孔為主。
8月28日,中國恒大披露2018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03.48億元;實現凈利潤530.26億元,同比增長129.3%,穩坐房地產的頭把交椅。
也就是這一天,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排行榜顯示,許家印身家達到414億美元,超過馬化騰的410億美元,再一次成為中國首富。
緊隨其后的,是碧桂園、萬科。
2018上半年,碧桂園實現總收入約1318.9億元,同比增長約69.7%;實現凈利潤約163.2億元,同比增長約94.9%。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凈利潤135.2億,同比增長 34.53%。
上半年營業收入在千億規模的房企僅有4家。除碧萬恒外,綠地控股(6.340, 0.03, 0.48%)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78.87億元。
不過有意思的是,營業收入高于碧桂園、萬科的綠地控股,凈利潤卻遠不及兩位房企大佬。2018上半年,綠地控股凈利潤同比增長30%至60.56億元,連碧桂園和萬科的二分之一也不到。
2018年上半年房企營收排名前十的,還有中國海外發展、保利地產(11.800, 0.28, 2.43%)、融創中國、華潤置地、世茂房地產、華夏幸福(24.500, -0.05, -0.20%)。其中,2家房企營收規模在500億元以上,中國海外發展營收749.05億元,保利地產營收595.36億元。
此外,中國恒大、長實集團、中國海外發展、太古地產、碧桂園、萬科、恒基地產、會德豐、華潤置地、保利地產分別位于凈利潤排名的第一到第十。
房企寒冬:61家房企負債率超80%
去杠桿的風從2017刮到2018,銀行、信托、地產私募、資管,這類房企曾經倚仗的融資渠道,大門正在逐漸關閉,門檻也越抬越高。
不過,在日漸趨嚴的調控面前,房企的負債率不降反增。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率為79.46%,較去年同期上漲1.44個百分點,直逼80%的負債率紅線,更是創下1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市界(ID:newsseeker)梳理發現,已經披露半年報的房企中,61家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0%。其中,A股房企34家,港股房企27家。太陽城集團甚至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資產負債率高達172.33%
融創中國負債率雖出現小幅下降,但90.52%的負債率仍然位于房企高位。碧桂園負債率89.85%,綠地控股負債率88.98%,萬科負債率84.7%。
此外,已披露2018年中報的175家港股房企中,虧損房企27家,比去年同期的23家新增5家。而在120家A股房企中由18家降至16家。
43家虧損房企,有3家房企虧損超10億元,中弘股份(1.000, 0.00,0.00%)虧損13.26億元、太陽城集團虧損16.48億元,而恒盛地產虧損17.1億元,相當于每天虧937萬元。
和去年相比,變化最大的是中弘股份。2017年,中弘股份前三個季度的業績增長態勢良好,第一季度報告、年中報告、第三季度報告凈利潤分別為895.62萬元、2930.96萬元、8268.32萬元。
而從2017年年報開始,中弘股份突然“變臉”,巨虧25.11億,同比下降1699.01%。2018上半年中弘股份繼續虧損13.26億元。
為何中弘股份短短一年時間,業績會出現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能夠8月14日中弘股份披露的一則公告中找到答案。因公司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三季度報告涉嫌虛假記載,安徽證監局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逆流而上:7家房企由虧轉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也不乏房企“逆流而上”。
8月31日上午,融創中國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融創實現營業收入465.8億元,同比增長215.3%;凈利潤63.6億元,同比增長389.3%。
雖然不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凈利潤規模,融創中國距離碧萬恒等房企大佬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其近400%的增長速度仍然在告訴大家“后生可畏”。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表示,“今年大家的業績都不錯是因為今年反映的是之前的情況。我相信過兩年以后,業績分化會比較嚴重,兩年后才會反映出今年和明年的業績。”
此外,2018年上半年還有不少企業由虧轉盈,包括大中華地產控股、偉業控股等7家港股房企,以及中交地產(9.130, -0.19, -2.04%)、陽光股份(4.300, -0.12, -2.71%)、世榮兆業(9.250, -0.54, -5.52%)等11家A股房企。
財報顯示,中交地產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77億元,同比增長285.1%。實現凈利潤4.38億元,同比增長647.5%。其表示,主要原因為本期同比交房面積增加。
長租公寓成“香饃饃”
在房地產企業不太好過的2018年,不少房企正忙著去地產化。
比如“龍湖地產”更名“龍湖集團控股”;“時代地產”更名時代中國控股;萬達商業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并對外表示欲在1至2年內消化掉房地產業務,轉向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等。
與此同時,長租公寓一躍成為地產圈的“香饃饃”。克而瑞數據顯示,TOP30中的房企已有三成進入了長租公寓市場。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此前表示:“從回報率來說,我們能夠達到1%~2%的回報率,已經很滿意了。”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更是直言,“長租公寓是虧本生意。”
雖然在大佬們的眼中,長租公寓并不賺錢,但這絲毫不能阻擋大佬們入局長租公寓的熱情。
萬科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04年至今,萬科長租公寓業務已覆蓋30個主要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 16萬間。萬科表示,2018年將租賃住宅業務確定為核心。
龍湖CEO邵明曉也在8月21日舉辦的半年業績說明會上介紹,“龍湖冠寓累計開業房間數量超過2萬間。今年下半年將再開業5萬間,預計年底累計開業房間數量將達到6.5萬間。”
此外,2018年上半年,我愛我家(5.540, -0.06, -1.07%)實現營業收入53.30億元,同比增長741.86%;實現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14.74.02%。其中,我愛我家累計完成租賃業務27萬余單,實現收入7.4億元。
據我愛我家介紹,相寓業務范圍覆蓋全國14個城市,在管規模為29萬套,較2017年底增長14%,凈增3.5萬余套,各月凈增量穩定保持6000套左右。2018年上半年運營效率平穩提升,全國平均出租率為94.5%,全國委托續簽率70%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