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09:1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湖北三家國資馳援,劉益謙控制的天茂集團(6120,000,000%)對國華人壽增資終于有了重大進展。
10月30日晚,天茂集團公告稱,鑒于國華人壽出于戰略發展考慮、積極優化股權結構,公司擬引入湖北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宏泰國資)、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地產集團)、江岸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岸國 資)等三家國資公司為直接股東,與公司一起向國華人壽增資95億元,其中天茂集團增資48.45億元,其余三家合計增資46.55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國華人壽的此輪增資頗費周折。早在2016年7月,天茂集團就籌劃對國華人壽進行增資,并聯合國華人壽原三名股東合計增資95億元,增資方案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但增資計劃遲遲未見落地。
成立于2007年的國華人壽由天茂集團發起設立,曾因連年虧損被劉益謙視作棄子,但在2014年,因其業績改善、市場行情好轉又被稱為劉益謙的寵兒。
近年來,隨著國華人壽全國性擴張,其償付能力充足率一度踩了監管紅線。此輪增資完成,國華人壽注冊資本將從38億元猛增至133億元。
昨日下午,一上市險企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引入三家國資股東,并將遷址中部武漢,這將為國華人壽的未來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國資46.55億助力混改
歷時兩年,天茂集團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增資擴股工作終于有了新進展。
根據天茂集團披露的公告,公司擬引入宏泰國資、武漢地產集團、江岸國資三家國資企業,將與公司一起對國華人壽進行95億元增資。其中,天茂集團將增資48.45億元,增資后持股比例仍為51%,宏泰國資等三家公司合計增資46.55億元,增資后合計占國華人壽總資本的35%。
宏泰國資是湖北國資委投資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為湖北國資的運作平臺,武漢地產集團則是武漢市重要的城市建設投融資平臺,江岸國資由江岸國資辦和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前者持股比為98.72%。
對國華人壽的增資始于兩年前。根據公告,2016年7月,公司推出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募資不超過48.45億元,用于對國華人壽增資。同時,其他股東也按比例對國華人壽進行增資,增資總額95億元。增資完成后,注冊資本將達到133億元 。
彼時,國華人壽的股東中,除了持股51%的天茂集團外,海南凱益實業持股19.19%、上海博永倫科技持股17.74%、上海漢晟信投資持股12.07%,三者擬增資46.55億元。
然而,95億元的增資方案推進兩年,一直未見落實。
公開資料顯示,國華人壽增資方案獲得了證監會審核通過,天茂集團通過定增募資的資金也在去年底籌集完畢,公司還多次將這筆資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等進行投資。然而,增資計劃遲至如今未落實。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期間,深交所還就此向天茂集團發函問詢,天茂集團的回復為,相關增資股東正按照中國銀保監會有關規定積極履行其法律程序,增資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這也就意味著,相關股東增資資金已準備好,只是增資方案未獲得保監會批復。
直至近日,天茂集團的一紙公告宣告了增資方案生變,除了天茂集團外,另外參與增資原三名股東全部更換為湖北的三家國資。如此一來,一旦此次增資工作完成,國華人壽將由一家民營險企變為民營資本控股、國資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保險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天茂集團在公告中,重點提及了引進湖北三家國資股東的原因,即出于國華人壽戰略發展考慮、積極優化股權結構。
與上述國資參與增資相關的是,今年5月,國華人壽將注冊地由上海遷至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成為江岸區第2家保險法人機構。
踩準節奏國華人壽成寵兒
4年前,如今的寵兒曾經是劉益謙的棄子。
公開信息顯示,國華人壽成立于2007年,由天茂集團聯合另外5家上市公司發起設立。不過,從成立之日起至2013年,國華人壽連年虧損,2008年虧損1.6億元,2009年、2010年合計虧損11億元,2011年至2013年分別虧損3.96億元、3.43億元、2億元,累計虧損21.99億元。
持續虧損帶給天茂集團的是不堪重負。從2012年開始,天茂集團就一路拋售國華人壽股權。當年9月,以1.89億元向海南凱益實業出售1.05億股,并在國華人壽增資時兩次放棄認購。2013年底,天茂集團又將497.25萬股轉讓給國華人壽另一名股東。2014年初,天茂集 團下定了徹底退出決心,通過掛牌方式出讓國華人壽1.95億股。當年6月11日,公司公告,擬決定以2.53億元底價將前述股權轉讓給上海博永倫科技,轉讓完成后,天茂集團將退出國華人壽。
不過,5個月后,股權過戶尚未完成,天茂集團悔約了,終止轉讓,劉益謙承擔違約責任。
劉益謙反悔,源于其精準判斷保險市場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在天茂集團2014年年報中亦對此解釋,保險行業宏觀政策環境以及國華人壽的經營情況均發生了重大變化,保險業“新國十條”出臺,為保險行業發展打開了巨大空間。
劉益謙可謂是踩準了節奏。隨著大類資產監管辦法生效,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及運用效率大幅提升,同時,大量資金進入保險行業,推動了保險業發展。
也就是從2014年以來,國華人壽的經營業績實現大反轉。2014年,其實現保費收入41.30億元,凈利潤14.27億元。2015年至2017年,其實現原保費收入分別為237億、266億、46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5億、16.5億、27億。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大幅上升
國華人壽業績向好的同時,公司不斷擴張,資本消耗較快,使得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一度踩了監管紅線。此輪增資完成,將大幅提升償付能力。
截至目前,國華人壽已在全國開設18家省級分公司、近百家支公司及營銷服務部,全面覆蓋經濟和保費大省。
根據國華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2017年末,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6.8%,較上年降低9.9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4.51%,較上年降低14.71%。今年一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7.5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5.6%。
按照監管要求,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為重點非現場核查線,可見,增資遲遲未落地,國華人壽償付能力告急。所幸,上述兩指標值有所回升,分別為116.95%、125.73%,高于監管紅線。
如果此輪增資如期完成,公司的查償付能力將大幅增強。
不過,高度依賴銀保渠道的國華人壽隨著轉型調整,其經營業績開始下滑。
今年上半年,國華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290.79億元,同比下降15.13%,其中,來自銀保渠道的原保費收入為280.68億元,同比下降14.84%,該渠道貢獻公司收入的96.52%。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國華人壽的原保費收入中,按區域劃分,來自華中地區的收入為81.47億元,同比大增88.31%,而其他大部分業務區域出現負增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