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10:1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日前,仲量聯行在深圳的新辦公地點首次對外開放。新辦公室采用了諸多亮點設計:45個開放式討論區座位,分布在辦公室的不同區域,促進團隊互動溝通;會議室多達9個,部分會議室由可移動隔板分隔,可以靈活調整組合成供研討會或其它活動使用的大面積空間等等。
聯合辦公的困惑
仲量聯行在其深圳新辦公室舉行“未來辦公”之旅活動,分享了最新調研報告《以未來為導向:企業不動產賦能增值》。報告指出,中國有半數企業已成為不動產科技應用領域的先行者和快速追隨者,并呈現進一步增長的態勢。活動以新辦公室作為“未來辦公”應用的實例展示,探討導向未來之路,由此探索目前聯合辦公行業的盈利困惑。
自2015年至今,市場見證了聯合辦公行業一路高歌猛進,引領著中國辦公樓市場變革的風潮,其發展之迅速屢屢引發行業深思。為了服務創業者,諸多聯合辦公公司在2015年成立并投入運營,這些新型辦公品牌主打共享辦公空間的概念,租賃整層或者多層辦公樓,吸引初創公司入駐,像二房東一樣賺取租金差價。在他們的宣傳中,開放的辦公空間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同時也增進了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絡,空間內還可以設置更多的工位數量,節約了空間也節約了成本,與周邊的辦公樓相比,聯合辦公空間的性價比更高,也更容易形成健康的辦公生態。
然而,隨著2017年創業潮投資寒冬的到來,一些聯合辦公的初創型公司在這場資本寒冬中逐步凋零。與前兩年的跑馬圈地、快速擴張相比,近兩年,聯合辦公行業規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空置率上升、租金下降趨勢明顯,更有關店、退租、裁員、欠傭等負面消息頻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本退潮的大背景下,聯合辦公行業發展進入深水區。
尋求新的盈利模式
共享辦公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始終未能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對此,業界人士表示,大部分聯合辦公都是邊運營邊建設,且前期投入較大,聯合辦公比地產開發輕,但又比酒店管理重得多。開設空間一次性投資(租金+裝修+辦公配套等)就高達幾百萬,后期的空間運營開銷(人力+網絡+推廣+水電+稅費+日常維修等)更為龐大,想要回本尚且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時間,盈利更是遙遙無期。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聯合辦公都將租金和增值服務(如提供法律、注冊等服務)作為盈利點,其中租金作為主要盈利點。理想狀態下,聯合辦公是盈利的。但實際上,占盈利大頭的租金被居高不下的空置率拖了后腿,增值服務則是收入寥寥,再加上行業激烈競爭,有時候還會作出買一送一、免費試住等賠本賺吆喝的行為。
有數據顯示,聯合辦公空間的收入模型正在發生改變。很明顯,價格戰、土地戰一定不會是聯合辦公空間行業發展的主旋律。這個市場拼到最后,一定不是拼誰的地多,而是要拼誰的服務能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
“未來聯合辦公空間的概念會逐漸模糊,將會出現更專業的空間運營商。未來空間提供的服務絕不像現在一樣,只是出租一個工位、一個空間那么簡單。未來的空間可能會成為甲級物業的補充,占到整個商業地產租賃近三成的市場。”仲量聯行一人士在報告會上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