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2:01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代麗麗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次改革將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推廣型、科技咨詢與科技管理服務型3類,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和決策咨詢研究型2...
昨天,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單位聯合發布《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按照“干什么、評什么”,分層、分類為兩類科研人員量身定制了清晰的職稱評價標準。
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系列是職稱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改革將破除體制外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玻璃門”,打通體制內外科研人員的評價渠道,實行分類管理模式。本市高校、科研機構等職稱自主評聘單位的科研人員,通過單位職稱評審即聘任到崗位。對于企業、智庫等非公單位的科研人員,可按照“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管”的社會化方式,參加市科委或市社科院分別組織的兩個研究系列職稱評價,科研人員取得職稱資格后,企業、智庫等用人單位可根據需要自主擇優聘任。
本次改革將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推廣型、科技咨詢與科技管理服務型3類,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和決策咨詢研究型2類,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按照“干什么、評什么”,分別制定評價標準條件。
在職稱評審時,科研人員可自主選擇將論文專著、發明專利、項目成果、軟件著作、技術標準規范、理論文章等最能代表能力水平的成果提交職稱評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