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2020:乘風破浪 奔向詩和遠方

    2020-12-29 10:40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葉飛 劉淼 薛帥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極不平凡的2020年注定被載入史冊。從戰疫戰汛戰貧到復工復產,從“云端”自救到擁抱業態新紀元。

            極不平凡的2020年注定被載入史冊。從戰疫戰汛戰貧到復工復產,從“云端”自救到擁抱業態新紀元,從“十三五”到“十四五”……這一切都預示著:面對挑戰與機遇共生、挫折與風口并存的劇烈轉型期,文旅行業踏上了新征程。在這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際,本報推出年終專稿,一同回顧這一年的難忘片段與珍貴記憶,將目光投向星辰大海,乘風破浪開啟2021。

            從戰疫戰汛戰貧到復工復產

            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百萬黨員“下沉”一線,筑起防疫安全最牢固的屏障。其中,不乏來自文旅行業的“將”與“士”沖鋒在前。他們中,有在湖北臨危受命的掛職干部,有留守武漢、在線上傳遞力量的青年舞蹈家,有終日進社區開展拉網式排查的博物館人……他們是我們身邊熟悉的面孔,他們與勇敢戰疫的“逆行人”一起,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構筑起了鋼鐵防線。

            這場災難除了對生命健康的摧殘,還帶來了對行業的沉重打擊,劇院演出活動取消、線下公共文化服務停滯、旅游景區關閉、國內跨省游和出境游業務均“按下了暫停鍵”。文旅人沒有卸下肩上的責任,一面為行業重啟積蓄著力量,一面沖上新戰場。廣大文藝工作者推出戰疫主題文藝作品,以文學、歌曲、戲劇、舞蹈、曲藝和短視頻等形式,生動講述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通過戰疫文藝而廣泛傳揚。從國家級圖書館、博物館到基層的鄉鎮社區文化站室,公共文化機構閉門不打烊,以“互聯網+”拓展獨特的服務內容,通過走上“云端”為人們提供落到指尖的服務。

            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后,“預約、限流、錯峰”成為出游原則,隨著承載量從30%升至50%、75%,理性化兼具人性化的出游方式逐漸被大眾接受和認可。

            猶記“五一”小長假,多地文化場館、景區恢復開放,復工復產成為熱門話題。就在被寄予文旅消費“報復性反彈”厚望的暑期,長江、淮河等流域多個省份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廣大文旅系統干部職工再次沖上一線,風里來、雨里去,及時轉移物資、疏散游客,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文旅設施、文物安全。

            猶記7月14日晚,停擺170多天的跨省團隊游恢復開放,從業者淚奔無眠。國慶、中秋相逢的“十一”黃金周,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

            戰疫戰汛的同時,人們還在戰貧。從內蒙古阿爾山到廣西巴馬,再到山西靜樂、婁煩,布滿文旅扶貧干部的足跡。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及旅游發展基金確保脫貧攻堅資金的投入,通過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項目等,文旅脫貧攻堅始終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文化遺產保護也沒有絲毫懈怠。年關將近,載著68件流失文物的國際航班迎著明媚的陽光緩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漂泊160年的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太極拳”“送王船”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謂“山河無恙在我胸,愿君歸來若春風”。

            從危中尋機到集體上新

            今年以來的嚴峻形勢和應對實踐深刻表明: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

            劇場演出受限,線下服務受阻,文旅工作者將眼光望向“云端”。“云演出”“云直播”“云服務”“云出游”“云展覽”……通過“互聯網﹢”展翅飛上“云端”,文旅工作者在這片廣闊卻相對陌生的領域求生存、謀發展。

            個體的“出圈”帶來集體的“變陣”。藝術院團嘗試推出的各類線上演出,其中不少產品基于優質的內容、創新的形式,并輔以互聯網思維的宣傳方式“加持”,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將演職人員的散點式努力整合成院團品牌,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成立了由內容組、技術組、宣傳組、市場組組成的線上戲曲演出工作小組,籌建錄音棚、購置直播器材,要求所有演職人員掌握網絡直播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普遍增加了數字產品和服務的投放數量,同時針對居家生活的特點,精心策劃設計吸引公眾參與的文化活動。比如國家圖書館通過官網、App等渠道,為讀者提供中文、外文資源庫以及館藏特色資源庫服務,涵蓋圖書、期刊、報紙、論文、古籍、音視頻等類型的數字資源,讀者在線上就可以讀書看報、收看國圖公開課、查閱科研資料。

            “云展覽”也不斷迭代,為觀眾帶來新鮮的觀展體驗。雖無法體會線下展覽的真實感,但在線上觀眾不僅能看到在線下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更可以對展品的細節靜心細品。如今年迎來600歲生日的故宮,線上展覽“故宮名畫記”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可以令人看清山間的房屋,趙佶的《聽琴圖》人物神態盡收眼底,韓滉的《五牛圖》中牛眼睛上的睫毛甚至清晰可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非遺購物節”上新,通過引入電商平臺解決非遺產品銷售難題、有效擴大消費和對接供銷,為推動非遺走向市場提供了契機。“直播帶貨”“秒殺”“大促會場”等眼花繚亂的促銷讓網友大呼過癮,在立于時代潮頭的電商平臺參與下,非遺與當代生活實現無縫對接,特別是走進了年輕人的生活。

            在旅游領域,各景區、企業不僅嘗試“直播帶貨”、網上營銷、“云端旅游”等方式,還紛紛加速布局智慧旅游建設??梢哉f,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著“互聯網+旅游”的發展步伐,也逼出了種種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2020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越來越快地走進人們的生活,整個行業提前直面未來的種種可能。如果說在1月疫情發生之初,走上“云端”還是不得已之舉,那么在11月底《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后,“上云用數賦智”已經成為文旅行業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的主動選擇。

            從收官到開局

            極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文旅領域拿出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接受時代和人民的檢閱:

            ——建成3196個公共圖書館、3326個公共文化館、5132個博物館;

            ——全國國有文藝院團創排4000余部優秀現實題材作品;

            ——世界遺產達55項,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達42個;

            ——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8.6萬億元,全國旅游總收入突破6.6萬億元,國內旅游人次達60.06億,入出境旅游人次達3億;

            ——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投入42.96億元用于扶貧攻堅;

            ……

            一組組數據,見證了“十三五”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穩中有進、繁榮向好態勢。

            抓好收官是為了更好地開局。2020年縱使再跌宕起伏、即便再艱難困苦,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來看,不過歷史長河的百分之一。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運行逐季改善,文化和旅游行業同樣呈現出鮮明的V型反彈態勢。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面對持續的疫情影響和國際環境波動,經濟和產業格局正在發生重構性變化。這一變化的影響將更加深刻地顯現在2021年乃至今后數年。在做好從難到更難的心理建設的同時,廣大文旅工作者更要繼續迎難而上,以穩定性面對不確定性,繼續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下好“十四五”先手棋,投身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現代旅游業體系、現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對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廣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推動文旅實現新發展。

            記者手記

            下好“十四五”先手棋,要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這三個“新”體現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核心要義,也是理解中國當下與未來的關鍵詞。

            《建議》將“建成文化強國”納入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并專門用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得到新提升、達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求和重要保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這要求通過文旅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從而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旅游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文化和旅游領域如何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并為其構建帶來助力?唯有抓住需求這個戰略基點,抓住融合化和數字化的雙重特征,結合文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滿足需求、引領并創造新需求。

            抓住需求這個戰略基點,要繼續推進文化和旅游更深融合、推進文旅與其他領域更廣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一發展目標自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來深入推進。實際上,即便沒有此次疫情,以融合為特征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也一直在文旅行業醞釀成長,疫情扮演的是加速器的角色。疫情深刻影響文旅消費習慣,文旅市場迎來的是增量還是減量,在根本上取決于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當下越來越復雜化、多元化、場景化、實時化的新需求。比如新發展格局下,大量出境游需求回流,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初步測算,今后的旅游市場將是“100億旅游人次、10萬億元消費”。如此大的市場必然有溢出效應,不能只靠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傳統業態去滿足,在融合發展這件事上要有更加開放的思維。

            抓住需求這個戰略基點,要繼續堅持“雙線操作”,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常態化。在封城、隔離、宅家的特殊時期,藝術院團、公共文化機構嘗試的新傳播和服務模式,滿足了特殊時期大眾的需要。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這一社會性的需求仍在不斷變化、更新,而且在進一步釋放。此時要做的不是困惑于“后疫情時代還搞不搞線上”,而是正視現實,持續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并進、協調創新,走進全域、全程、全時、全效的文旅高質量供給時代。比如,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這就要求文旅部門從“幫”和“帶”兩方面提供更加細致到位的服務,滿足老年人通過智能技術享受文化和旅游成果的需要。

            因難見巧,愈險愈奇,一路披荊斬棘,一路跋山涉水。最近,零星疫情的再次出現有些讓人撓頭,但定力在、機制在、隊伍在、需求在,畢竟2020年下半年的文旅業務重啟和市場恢復都是在做好疫情防控這一情境下推進的。在統籌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最吃勁的時候沖得上去是水平,在需要更加平衡、更加協調的時刻控制得住是能力。

            在迎來“十四五”開局的2021年,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構建和完善“一個工程、七大體系”,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進一步凸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作用。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新聞

    信息產業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20 www.www.cqjiade.com

      

    電話咨詢

    關于電鰻快報

    關注我們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va|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情侣偷偷看的羞羞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桃花岛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欧美精品成人3d在线|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大胸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国产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