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3:02 | 來源:每日財報 | 作者:未知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明星光環加傍,躋身“AI四小龍”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鄭新
即便是資本熱切追隨的風口,也逃不開盈利指標的禁錮。故事和概念只是具備誘惑性的開端,商業化落地才是人工智能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五六年前的高歌猛進,到如今的因不斷燒錢虧損褪下的光環,都不過是在講述資本市場殘酷的真諦,決定企業生死權限的最終不過其商業變現能力。
日前,依圖科技向上交所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擬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值得注意的一點是,CDR目前來說屬于市場創新產品,其價格、投資者的關注度等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加之科創板價格決定機制尚未完全成熟,這意味著CDR的交易價格很有可能會面臨著極大的波動風險。
根據依圖科技的招股書所言,此次募集的資金將會圍繞著公司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展開,其中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系統項目、基于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等。
規劃總是美好的,但就依圖科技的各項財務數據而言,AI領域的生存現狀或許并不容樂觀,在資本趨于理性下要如何突破盈利難題靠自身補血還是一個未知數。
明星光環加傍,躋身“AI四小龍”
從依圖的發展史來看,似乎從成立開始就備受關注。創始人朱瓏是統計學博士,另一創始人林晨曦曾參與搭建了阿里云飛天分布式操作系統,從2012年開始就獲得真格基金百萬美元的投資。不可否認依圖科技的也趕上了國內AI創業的風口,隨著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此后不斷獲得紅杉中國、云鋒基金等機構的青睞。
也正是那幾年人工智能的崛起,讓依圖科技和商湯、曠世、云從并成為“AI四小龍”,一時在該領域風光無限。但行業表象的火熱難以掩蓋本質的焦慮,早在2019年曠世就準備赴港上市最終無果,商湯也遲遲沒有明確的上市日程表,只有云從和依圖先后提交了上市申請。
根據天眼查顯示,從成立到現在,依圖科技先后融資將近10輪,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6月份的時候由高領資本、科創投集團等進行的戰略融資,但具體交易金額并未披露,但對于資不抵債的依圖來說,這或許并不足以緩解其在資金上的長期投入。
從股權結構上看,依圖科技的B類股由董事長朱瓏、首席架構師林晨曦共同擁有,據悉在遞交招股書之前,兩人已經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即便云鋒基金、真格基金等都位列股東,但實際上整個公司的實控權還是在這兩位的身上。
三年虧損超70億,且無盈利預期
根據沙利文咨詢的統計預測,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1917億美元,預計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會達到6,157.2 億美元,市場保持著告訴的增長狀態。而國內在政策、資本、企業的多重因素作用下,目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這也無法改變目前依圖科技在財務上的捉襟見肘。
《每日財報》注意到,從2017年到2020年1-6月,依圖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871.89 萬元、30430.64 萬元、71678.62 萬元和 38063.49 萬元。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和2019年這兩年間其營收增速在飛速增長,但其凈利潤卻并未跟上營收的成長速度。在報告期內其凈利潤分別為-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及-12.99億元,尚未實現盈利。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依圖科技主要分為軟件、硬件、軟硬件和技術服務四個方面,其中軟件的業務占比從2017年的55.90%下降為2019年的14.82%;硬件的業務占比在不斷波動,于2019年占比為23.53%;軟硬件產品的組合需求大幅度上升,在2019年已經達到了60.78%;技術服務收入金額為下滑趨勢,在2019年僅為0.87%。從這點或許可以知道,依圖科技的業務方向其實是在不斷改變的,結構也并不具備一定的穩定性。
同時依圖研發費用是在不斷擴大的,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企業注重研發投入是好事,但如何在技術投入和企業運營之間尋求平衡,或許是依圖需要不斷探索的地方。
在《每日財報》看來,在企業資金面臨重大壓力的情況下團隊穩定性也極易受到影響,依圖科技本身也表示,“公司的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將持續為負,在未來一定期間內可能無法盈利。即使公司未來能夠盈利,亦可能無法保持持續盈利”。
應收賬款占比過大,押注芯片能否彎道超車
從依圖招股書的財務報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從2017年到2020年6月30日為止的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568萬元、24948萬元、55293萬元、68659萬元。應收賬款的比重在逐年遞增,對于一家企業來說,過高的應收賬款將會降低其風險應對能力,降低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對于資金流動已經承壓的依圖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依圖科技的創始人朱瓏曾經表示,“AI下一階段的發展,需要與芯片進一步結合”,或許得益于這個理念的產生,依圖投資了上海熠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并與后者聯合研發了第一代芯片“求索”,后者為一家AI芯片研發商。
值得主義的是,依圖隨后以5000萬的價格向熠知電子購買了第一代求索51%的知識產權及相應的收益權;隨后以8000萬用于購買第一代求索芯片及硬件系統剩余49%的知識產權及相關收益權。至此,依圖總共花費了1.3億完成了對第一代求索的知識產權及相關收益權的收購。
但耗費重金買下的求索芯片真的能助力依圖科技在芯片市場彎道超車嗎?據了解該款芯片對標的是寒武紀(148.550,1.77,1.21%)的思元220和華為昇騰310,就最大功耗而言,求索為15W,而思元220為10W,昇騰310為8W;就算力而言,求索為15TOPS@INT8;思元220為16TOPS@INT8;昇騰310為16TOPS@INT8;從相關參數的對比來看,求索與這兩個對標產品還有一定的距離。
在算法之外講述芯片的故事,看似又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概念,但最終能否走通這條路還是離不開商業化落地和技術上的支撐。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