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16:2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朱寶琛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北京具有的一些優勢,為推進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科技創新,是今年各地兩會上的熱點話題之一。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各地提出的科技創新“小目標”,為一些創投機構提供了機會。資本市場在此過程中,可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需求,助力科技創新成果實現規模化、產業化。
????????率先建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北京市提出,強化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做好中關村、昌平、懷柔國家實驗室建設,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著力推動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取得突破。
????????北京具有的一些優勢,為推進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數據顯示,北京研發投入連續多年占GDP的6%以上,在全球排在前列;布局有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20個左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近2.9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3家獨角獸企業,還有一批知名高校院所。
????????這為一些創投機構提供了機遇。以一直偏好投資具有高技術壁壘的硬科技企業的中科創星為例,中科創星(北京)副總經理崔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道,從2016年進入北京以來,短短4年時間里中科創星已經在北京投資了89家企業,特別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生物健康領域。
????????“北京潛在標的基數大、質量好,與北京具有的科研基礎、人才優勢和產業聚集等資源稟賦不無關系。”崔婷說,“特別是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這樣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機構和大學,提供了很多優質投資標的。”
????????盡管北京科研基礎非常好,但在崔婷看來,產業化還不夠暢通,使得很多項目在完成產業孵化后外溢外遷。鑒于此,她建議,北京不僅要加強全球創新中心建設,還要加大對產業的培育和支持,特別是新型產業、“卡脖子”產業的培育。
????????上海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定下的“小目標”是: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今年要重點做好的工作,包括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國家實驗室,爭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全力實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
????????廣東省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強省、制造強省建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形成創新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支持科技創新,資本市場同樣大有可為。比如,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政策,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制度,支持優質領軍上市公司更好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完善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機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中國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根據發達國家轉型經驗,資本市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多元化、適配性強的融資需求。”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看,主要是通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給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他進一步解釋道,對于初創型科技企業,資本市場應引導和鼓勵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給初創型科技企業提供啟動資金,為其早中期平穩發展提供保障;對于步入擴張、成熟期的科技企業,資本市場應充分發揮引導各類創新要素聚集的作用,幫助優質科技創新企業通過IPO上市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融資,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實現規模化、產業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