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09:13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森泰股份是一家合成材料制造商,主營業務為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及其制品和應用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下游應用領域為戶外設施、建筑家居等。...
上市前夕,泰森股份卻遭遇了不少關于公司專利問題的質疑,同時超過九成的海外銷售比例也讓泰森股份面臨爭議。
又一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核。
2月23日晚,擬申報在科創板上市的安徽森泰木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泰股份”)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審核”。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剛剛在2月1日披露了第三次問詢函的回復公告,并擬定于2月25日上會,接受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核。
公開資料顯示,森泰股份是一家合成材料制造商,主營業務為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及其制品和應用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下游應用領域為戶外設施、建筑家居等。
此次科創板IPO擬公開發行不少于2955.33萬股人民幣A股普通股,募集資金投資額擬為3.65億元,主要運用于項目擴建及技改,如年產2萬噸輕質共擠木塑復合材料擴建項目、年產600萬平方米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數碼打印生產線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國內營銷體系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等。
但上市前夕,泰森股份卻遭遇了不少關于公司專利問題的質疑,同時超過九成的海外銷售比例也讓泰森股份面臨爭議。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森泰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08億元、4.41億元、5.34億元及2.82億元,銷售收入處于穩定增長狀態。其中,外銷收入分別為3.62億元、3.86億元、4.88億元、2.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8.71%、87.71%、91.55%和95.88%。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不少實體產業遭遇重創,但公司凈利潤仍出現了大幅增長。
森泰股份曾在回復問詢函時稱,2020年1-6月,公司實現凈利潤4,219.67萬元,主要是受公司毛利率提升、銷售規模增長和銷售凈利率提升影響。2020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172.4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89%,毛利率較2019年增長6.66個百分點,凈利潤率較2019年增長5.43個百分點。綜上所述,凈利潤增長原因主要為銷售規模增長及毛利率提升綜合所致。
此外,公司的科研能力也備受質疑。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報告期內森泰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1064.86萬元、1238.65萬元、2166.49萬元、1168.6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1%、2.81%、4.06%和4.15%,研發投入強度較小。
同時,森泰股份選擇的科創指標依據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五條之“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合計50項以上”。
據森泰股份在回復函中所述,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及其制品和應用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公司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53項發明專利均已形成公司核心技術,其中有22項發明專利屬于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的配方、生產工藝或安裝技術類發明專利,6項發明專利屬于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的生產工藝或安裝技術類發明專利,25項發明專利屬于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工藝或結構設計類發明專利。其中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和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發明專利合計28項,占比約53%,裝配式建筑類發明專利25項,占比約47%。
但是,由于“裝配式建筑收入”占森泰股份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較低,被不少市場人士質疑并不符合相關上市發行條件。2020年上半年,森泰股份裝配式建筑收入僅172.43萬元,占營收比例僅為0.61%。
盡管森泰股份一再強調“裝配式建筑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較低,但公司裝配式建筑產品系主要產品高性能木塑復合材料及新型石木塑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屬于公司主營業務。公司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發明專利合計50項以上,符合《暫行規定》第5條的相關要求”,但關于其能否順利在科創板上市,仍存在一定爭議。
事實上,森泰股份的遭遇只是當前IPO穿透式審核生態下的一角。
1月31日,證監會發布了最新一期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簽情況,共有20家企業“中簽”,由證監會對其信息披露質量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進行檢查。而截至2月23日,上述檢查工作開展不到一個月后,就已有11家被檢查公司宣布主動撤回上市申報材料終止IPO審查,終止比例高達55%。
據統計,包括因此次現場檢查而止步的擬上市公司在內,年初至今不到2個月,IPO終止審核家數達到了46家,其中創業板27家、科創板15家、主板及中小板4家,而注冊制下擬上市企業均選擇了主動撤回申報材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