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6 09:4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雨康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走近位于江蘇常州武進的中天鋼鐵集團廠區,兩個寬大無比的藍色“大棚”映入眼簾。廠區工作人員自豪地介紹道,這是全封閉環保料場,是集團綠色低碳發展的標志性...
走近位于江蘇常州武進的中天鋼鐵集團廠區,兩個寬大無比的藍色“大棚”映入眼簾。廠區工作人員自豪地介紹道,這是全封閉環保料場,是集團綠色低碳發展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兩個“大棚”網架跨度分別達172米和122米,占地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耗資13.5億元,是國內最大跨度的環保封閉料場。
這個創紀錄的藍色“大棚”,僅僅是江蘇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側影。上海證券報記者4月2日從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了解到,目前,江蘇鋼鐵行業已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全省鋼鐵行業的去產能水平、產品結構、空間布局、技術工藝等方面均在全國前列,為綠色低碳發展奠定了厚實基礎。“十四五”時期,江蘇鋼鐵行業有望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并打造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江蘇樣本”。
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洪冰在大會上提出倡議:全省鋼鐵行業要統一思想,努力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陳洪冰表示,江蘇是國內重要的產鋼大省,集聚包括世界最大高爐(5800立方米)、最大電爐(220噸)在內的一大批國際先進水平的裝備,擁有一批龍頭企業。行業應通過控制產量、低碳冶金、低碳技術、源頭變革、氫能替代、協同利用、綠色能源、能效提升等技術路線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
“江蘇鋼鐵行業要自我約束粗鋼產量,防止粗鋼產量過快釋放。有序逐步提升電爐鋼和廢鋼應用比例,全流程普及應用低碳綠色技術。全覆蓋審視、破解每一個工序環節的綠色低碳問題,實施工藝變革,促進全流程本質減排。”陳洪冰表示。
江蘇鋼鐵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具備良好的基礎。據江蘇省工信廳副巡視員常如平介紹,“十三五”期間,江蘇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一方面,全行業已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減煤任務順利達標。另一方面,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取得重要進展,關鍵流程數控率超過65%,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據不完全統計,江蘇電爐鋼產量占比約為13%,電爐鋼產能位居全國前列,為低碳綠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表示,“江蘇廢鋼資源相對充足,隨著再生鋼鐵原料進口渠道逐漸順暢,江蘇沿江沿海的運輸優勢將進一步顯現,為未來結構調整、降低碳排放提供了良好條件。”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表示,江蘇鋼鐵行業的產品結構和空間布局也不斷優化。目前,江蘇鋼鐵行業優特鋼占比接近70%,其中高端特鋼占比約為20%,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但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短板也不容忽視,這對江蘇鋼鐵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構成了一定壓力。數據顯示,鋼鐵行業是江蘇碳排放量最高的行業,碳排放量約為1.67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0.45%,全國碳排放量的1.7%。
張龍強表示,江蘇鋼鐵行業沿江布局比例較高,環境承載壓力大。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到2025年,江蘇省鋼鐵行業沿江、沿海鋼鐵冶煉產能比例關系由目前的7:3優化調整為5:5,這項工作其實存在一定難度。
“江蘇鋼鐵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應當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作用,建立低碳、綠色技術提升類標準體系,指導企業因企施策,有針對性地開展綠色改造升級。”張龍強表示。
上海證券報記者還從大會了解到,國內鋼鐵行業碳達峰相關政策將持續加碼。
高清在大會上表示,目前,鋼鐵冶煉項目備案管理指導意見已基本形成,為做好與鋼鐵行業碳達峰工作的銜接,意見預計今年6月至7月出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在大會上表示,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正在編制。經過多次內部討論會,行動方案在2020年12月完成初稿,并經過多次外部討論后形成修改完善稿。
行動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總體要求、主要舉措、保障措施、重點任務等。重點任務方面,涉及高爐燃料比降低行動計劃、電爐短流程煉鋼推進行動計劃等8個行動計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