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09:25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拋開摩根大通的“謎之操作”,這家在國內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鋰電池廠商,今年以來電池裝機量出現大幅下滑是不爭事實。根據最新數據,而中創新航1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同...
中創新航股價在近兩個月來多次大幅波動。在股價大幅波動的背后,是外資摩根大通的頻繁增減持。
3月7日,根據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文件顯示,摩根大通在中創新航H股的持股比例由8.15%降至4.68%。實際上,這家外資近期在中創新航上的頻繁短線交易,其中在1月中下旬曾先大舉增持,而在兩個交易日后又閃電大幅減持。
拋開摩根大通的“謎之操作”,這家在國內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鋰電池廠商,今年以來電池裝機量出現大幅下滑是不爭事實。根據最新數據,而中創新航1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超40%,市占率下滑2.7個百分點。市場對該公司以低盈利水平面對動力電池賽道的“搏殺”,感到頗為擔憂。
小摩頻繁短線操作
根據港交所3月7日公布的最新文件顯示,摩根大通在中創新航H股的持股比例由8.15%降至4.68%。實際上,近期摩根大通在中創新航身上曾頻繁作出多次短線交易。
早在1月26日盤后,港交所文件披露,摩根大通在1月18日取得中創新航1798萬股H股的保證權益,持股比例從0.86%增加到7.62%。27日中創新航受這一消息刺激,股價大漲,最終收盤漲幅達16.82%,成為了港股鋰電板塊表現“最靚的仔”。
不過,僅僅一天過后,1月27日盤后另一份文件顯示,中創新航在1月20日遭摩根大通以每股均價20.14港元減持1551.38萬股H股,涉資3.12億港元。減持后,摩根大通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為474.74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78%。
而此次摩根大通能夠有足夠股份再度大幅度減持,意味著在1月20日至今的不到一個半月時間內,曾對中創新航作出進一步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創新航在2月6日當天,股價曾大幅下跌11.31%,而在2月16日,中創新航股價又大幅上漲8.15%。在短短不到兩個月內,中創新航股價多次“坐過山車”。
裝車量下滑超四成
拋開摩根大通的頻繁短線操作,中創新航今年開始頗為不順。根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2023年1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車量33GWh,同比增長18.1%。但在這其中,中創新航裝車量僅為0.8GWh,同比下降達到43%。從占有率方面看,中創新航下滑2.7個百分點,與第一梯隊距離進一步拉大。
在市場看來,主要因為下游需求放緩。據統計,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66.24萬輛,環比下降48%。其中由于國內電動汽車補貼截止疊加春節效應,國內環比下降超40%。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2022年中創新航累計裝車量達19.24GWh,在國內市占率為6.53%,位居第三位,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雖然位居第三,但中創新航的市占率與前兩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寧德時代以絕對優勢成為榜首,裝機量為142.02GWh,占比達到48%;比亞迪獲得第二名,裝機量69.10GWh,占比23.45%。
毛利率遠低于同行
實際上,從各家電池廠商擴產計劃看來,市場普遍預計,今年動力電池賽道將會進入“拼刺刀”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僅寧德時代2022年以來,就與十余家合作伙伴投資近1600億元擴產鋰電產能,預計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839GWh.
而為了提升市占率,中創新航選擇了較為激進的策略。據了解,中創新航將在常州、廈門、成都、武漢、合肥及江門等地擴大現有的生產基地及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包括委托加工安排下洛陽公司的5GWh有效產能,預期2023年擴大到約90GWh.另外,2022年11月,中創新航還嘗試出海擴產,宣布將于葡萄牙布局歐洲產業基地。
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可能達到3000GWh.但即便樂觀估計,2025全年動車電池裝車量最多只有1000GWh,產能過剩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這一背景下,寧德時代已經率先打響降價第一槍,推出“鋰礦返利”從而實現降價。這一過程中,毛利率低于同行的中創新航或將持續承壓。
數據顯示,中創新航2021年毛利率僅為5.55%,去年一季度時也僅為8.24%。相比之下,同為二線電池廠商的國軒高科去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14.12%,億緯鋰能則為15.86%。
西牛證券一份研報顯示,因廣汽集團及小鵬汽車為中創新航的主要客戶,廣汽的價格定位較為大眾化,而小鵬汽車則受到Tesla的挑戰而被逼降價,兩者對成本優化均有著殷切需求。該機構稱,中創新航目前產品定價較低,導致其動力電池銷售業務的毛利水平低于從事第三方動力電池銷售的同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