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14:43 | 來源:科創板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凱賽生物指出,扣非歸母凈利潤的下降,主要因為下游需求疲軟,導致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銷量下降,同時一次性成本費用增加。...
8月7日晚間,凱賽生物(61.440, 0.11, 0.18%)(688065.SH)對外發布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0.30億元,同比減少20.05%;歸母凈利潤2.42億元,同比減少28.12%,扣非歸母凈利潤2.03億元,同比減少39.46%。
凱賽生物指出,扣非歸母凈利潤的下降,主要因為下游需求疲軟,導致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銷量下降,同時一次性成本費用增加。
當前,“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與“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產品是凱賽生物營收的主要來源,而前者是核心部分。
半年報顯示,來自長鏈二元酸系列的收入為9.3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0.80億元,減少13.03%。
下游需求疲軟致業績滑坡
《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其實自從進入2022年,凱賽生物的增長頹勢便已顯現,當年營收為24.41億元,同比上漲3.28%;歸母凈利潤5.53億元,同比下降6.97%。其中,長鏈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的收入分別為20.96億元、2.31億元,同比微增5.02%及同比下降21.57%。
這一頹勢延續至2023年,今年Q1營收為5.05億元,同比下跌23.56%;歸母凈利潤5744.14萬元,同比暴跌67.09%。凱賽生物同樣給出了下游需求疲軟的理由。
從細分領域來看,凱賽生物屬于以合成生物學為基礎的平臺型生物制造公司。其生產的長鏈二元酸產品,因碳原子數量的不同,在下游的用途也有不同。
比如,十碳的癸二酸主要用于生產聚酰胺610、潤滑油、油劑等,還可用于醫藥行業以及電容器電解液生產;十二碳的DC12(月桂二酸)可用于制備高級香料、高級潤滑油等。近年來,長鏈二元酸逐漸在合成醫藥中間體等方面顯露出特殊作用和廣闊用途。
生物基聚酰胺產品,則逐步應用于下游民用絲、工業絲、工程塑料等領域。
在成本支出方面,凱賽生物2023年上半年的營業總成本為7.65億元,當中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1876.90萬元、9089.71萬元,占比分別為2.45%、11.88%。
同期,凱賽生物應收賬款為2.68億元,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來自前五名客戶的總額為1.77億元,占比超過60%。應付賬款為11.64億元,同比上漲9.77%,占期末總資產的6.29%。
走不出“缺錢”窘境
凱賽生物在發布半年報的同時,還披露了募集資金的最新使用情況。截至2023年上半年,凱賽生物累計投入募資金額48.50億元,使用額度達91.85%。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個動作是,凱賽生物再次將高達1.74億元的IPO超募資金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加上此前累計投入的金額,已經累計將5.14億的超募資金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占超募資金5.81億元的88%。
事實上,凱賽生物在2020年上市之際,就已顯露出“缺錢”的窘狀。當年IPO首發時,凱賽生物原計劃募投資金為46.99億元,其中的2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現金,占比超過42%,比重高于其他任何一個募投項目。
尷尬的是,這一窘狀至今還未能擺脫。
其一,在今年7月,凱賽生物透露,IPO募投項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完成建設投入使用,項目節余的3091.34萬元,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開展日常生產經營活動。
其二,在今年6月,凱賽生物董事會通過了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議案,發行對象為“上海曜勤”(擬設立),發行股份不超過1.52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人民幣66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募資凈額,擬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貸款。
關于定增的必要性,凱賽生物認為,隨著新增產能項目的建設和陸續投產,預計未來幾年對流動資金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有必要通過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
還需注意的是,由于此次定增的發行對象為凱賽生物實控人“劉修才家庭”控制的企業,本次發行構成關聯交易。凱賽生物表示,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維護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權益。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劉修才家庭通過CIB(凱賽生物有限公司)間接控制凱賽生物28.32%的股權,是為凱賽生物的最終控制方。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