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險企前10月保費破2萬億元 年內保險股股價漲35% 中國人壽漲幅最大
從壽險業務具體來看,今年前10個月,中國人壽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204億元,保費規模位居第一;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228.79億元、1973.02億元、1183.46億元和903.86億元。
臺州本土城商行資本補充又有新進展 泰隆銀行20億元二級資本債將發行
短短十天時間內,臺州銀行與泰隆銀行這兩家臺州本土城商行先后進行資本補充,而上述兩家銀行也有著相似之處,那就是同樣以小微、民營企業作為優先服務對象。
中行境內發行300億元二級資本債
此次債券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種,附第5年末發行人贖回權,最終票面利率4.01%,全場認購倍數約2.66倍。本次發行簿記,中國銀行同步成功測試了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
市場利率低位徘徊 險企以退為進 限售或停售部分產品
目前,險企對低利率環境已有較充分的認識,對此的焦慮感比前幾年有所下降。同時,無論是保險監管機構還是保險公司,都在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應對。
柳愛科技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
新三板公司柳愛科技11月21日披露,公司最近收到了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中建信息開展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業務
公告稱,公司擬作為原始權益人,以公司擁有的應收賬款債權及其附屬擔保權益(如有)作為基礎資產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即通過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德邦-中建材進出口第1-15期應收賬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專項計劃由中建材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作為差額支付承諾人。
美團Q3業績超預期股價暴漲10% 市值逼近6000億港元
11月22日消息,美團點評公布第三季度業績,美團Q3實現營收274.94億元,同比增長44.1%;實現凈利13.33億,再度實現盈利。美團股價暴漲10%,市值逼近6000億港元,步入紅底股...
福壽園苦等政策東風 體外并購基金有利益輸送之嫌
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大眼樓管/肖恩在A股和港股,眾多家喻戶曉的房地產公司因為高房價時常面臨爭議,而市場上有一家也可用地產公司來歸類的“墳地產”開發商---福壽...
一代妖股被審計機構拋棄 2019年年報或難產!公司高管已全部離職
一代妖股暴風集團的故事仍在繼續。11月21日晚間,暴風集團發布兩則公告。一則公告透露,由于人員流失嚴重和暫無合作的審計機構,公司存在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度報...
光大證券高管再度調整 兩副總裁改聘為高級專家
熊國兵、王翠婷是光大證券的“老將”,兩人由副總裁調整為公司高級專家,讓外界頗感“意外”。加上此前,光大證券有多位高管因不同原因離職,此次高管職位調整再度引發關注。
險資四季度集中調研電子、計算機板塊 年底看好科技、地產、銀行等行業龍頭
總體來看,10月份以來截至11月20日,險資調研上市公司共210家次,其中電子板塊44家次;計算機板塊26家次;醫藥生物板塊24家次;化工板塊18家次;機械設備板塊14家次。其他板塊均低于10家次。
圍繞個險 頭部壽險齊刷刷調整組織架構
此前,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都進行了更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前者要重塑組織體系,后者則是開啟數字化經營轉型。從共性上看,如何更好發展個險業務、更大發揮隊伍資源價值,是頭部壽險機構架構調整的核心內容之一。
“外部科技大腦”PK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 服務銀行數字化轉型 誰能直切正題?
“就像金融科技這一個詞,金融的人越來越關注科技,科技的人越來越關注金融,本身兩個人的基因不一樣,但終點是一樣的——就是更好的服務于金融行業,包括金融參與者和金融消費者。
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浙商銀行探路“區塊鏈+”
浙商銀行運用應收款鏈平臺為恒力化纖搭建了供應鏈商圈。在平臺商圈上,恒力化纖采用“付款人簽發、承兌”模式向興盛包裝等其他供應商簽發應收款,并利用自己“閑置”的授信額度,向銀行申請保兌。
電鰻快報|威龍股份將帶帽“ST”事發違規擔保 銀行排隊上門逼債
《電鰻快報》注意到,當前的威龍股份面臨三大風險:實控人將公司玩弄于鼓掌之上,以公司之名對外違規擔保,1.5億元資金到期為歸還募集資金賬戶,銀行排隊“逼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