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5 11:3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業內人士指出,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之后,一行三會聯合發文,首次就債券交易進行規范,顯示出金融監管的協調力度正在加強,監管信號意義深遠
業內人士指出,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之后,一行三會聯合發文,首次就債券交易進行規范,顯示出金融監管的協調力度正在加強,監管信號意義深遠。
受此消息影響,債券市場略有波動。4日,10年期國開活躍券170215收益率上行逾5個BP。富國基金固收專戶部總經理李躍華告訴記者,對市場來說,總體沒有太大意外。
“代持”終結
一記重錘砸下,所有代持業務都被納入買斷式回購。代持,這項傳統的、游走于灰色地帶的業務被全面圍堵。
按監管要求,債券市場參與者應該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按照規定簽訂交易合同及相關主協議。嚴禁通過任何形式的“抽屜協議”或通過變相交易、組合交易等方式規避內控及監管要求。約定由他人暫時持有但最終須購回或者為他人暫時持有但最終須返售的債券交易,均屬于買斷式回購,債券發行分銷期間代申購、代繳款的情形除外。
所謂代持,就是利用人脈讓金融機構幫忙“養券”,代持成本通常低于票面。這里面會產生兩種利潤:一種是代持成本和票面(或買入收益率)之間的息差,另外一種是市場收益率下行產生的資本利得。因而,代持在灰色地帶滋生,部分存在形式為口頭協議或抽屜協議,代持后金融機構的實際杠桿可能被過度放大,風險容易積累。
由此,監管重拳砸下,對代持行為進行圍追堵截。在一位上市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看來,隨著上述政策嚴格執行,債券交易全部線上化透明化,代持將無生存空間。
監管要求,正回購方在計算相應監管資本、風險準備金等指標時,統一納入規模、杠桿、集中度等指標。某上市銀行人士稱,受考核指標影響,存在部分機構季末代持調整指標現象。如果正回購方不能出表,基本就斷絕了通過代持調整指標的可能性。
嚴控杠桿比例
同時,監管對自營債券正、逆回購杠桿控制進行了全新規定。
監管要求,參與者應按照審慎展業原則,嚴格遵守中國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制定的流動性、杠桿率等風險監管指標要求,并合理控制債券交易杠桿比率。
比如,對于存款類金融機構(不含開發性銀行與政策性銀行)自營債券正回購資金余額或逆回購資金余額超過其上季度末凈資產80%的,參與者應及時向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報告。對于多層嵌套的產品,其凈資產按照穿透至公募產品或法人、自然人等委托方計算,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李躍華說,控制杠桿比例,對于小型銀行和小型券商的自營盤會帶來較大影響,部分機構可能會有賣債壓力。
參考上市銀行2017年三季報來看,部分中小型銀行存在超比例情況,不過,整體壓力不大。
“在一些關鍵時點,部分小銀行的正、逆回購量臨近上限,需做好相應準備調整負債結構。”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
相比較而言,資管、信托、私募等存在SPV的產品,穿透底層計算委托方的回購余額,而公募產品豁免,可能會進一步提高正、逆回購的比例。
總的來看,李躍華認為,市場對監管有一定的預期,利率債市場交易盤整體偏謹慎,觀望情緒漸濃。對于中長期市場影響來看,銀行加杠桿行為受限,疊加流動性新規,對于債市投資產生一定影響。伴隨去杠桿,金融機構的主要精力被引導到支持實體經濟上。
與此同時,圍繞在未來三年持續推進防控金融風險的思路,監管仍采取了新老劃斷,以平滑市場的流動性影響。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一年整改期的設定可避免市場產生較大動蕩。對于中小型銀行來說,調整回購指標時間足夠,但對于未來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仍然前路漫漫。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