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年輕的投資者很清楚其中的風險,但面對高收益,還是抱著僥幸心理。“其實也知道是個龐氏騙局,后面的人要接盤,沒想到我們就是最后接盤的人。”一位南京本地投資者無奈表示。
上周末,南京多家理財平臺相繼傳出關停的消息。
2018年1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南京小生優服、蛙寶網辦公地點,發現大門緊閉,人去樓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以往的理財平臺兌付事件中,大部分資金的投向明確,即有實際的借款人;一般通過線下理財門店募集資金;投資者多為中老年人等。
而小生優服、蛙寶網等理財平臺的模式呈現新特點,比如部分平臺沒有資金投向;以短期高收益通過互聯網(比如社交網絡)宣傳,甚至一些平臺人員不用對接投資者;投資者多為年輕人,包括白領,可能明知是騙局卻抱有僥幸心態;有使用信用卡套現甚至貸款投資等。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事實上,這些理財平臺并非P2P。對參與者而言,主要還是通過簽到和做任務賺錢。沒有任何一個合法的模式可以長時間、大規模地賺取這么高的收益率。若沒有合理的模式支撐,很可能是龐氏騙局了。這樣的集資事件,每年都可能查處很多起,只要貪圖高收益的人性不變,這類事情就不會禁絕。所以必須持續不斷的進行投資者教育。”
1月9日,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岷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8年將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領導下,進一步加強對投資人教育力度,引導協會會員單位規范經營,加強行業自律。協會會員單位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跑路的。”
1月9日,華東某地金融辦主任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正在加掛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將此類平臺納入監管,有望解決上述問題。
小生優服、蛙寶網人去樓空
1月8日上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位于雨花臺區綠地之窗的小生優服總部,已人去樓空。
物業公告欄稱,“小生優服”公司投資用戶報案請至南京市公安局治安分局刑警大隊,下附警方的“拒絕高利誘惑 遠離非法集資”宣傳材料。
物業工作人員透露:“上周五晚上,部分投資者拿走了約20%本金。周六早上,小生優服就沒人過來了。”
隨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位于建鄴區奧體名座的蛙寶網(即“江蘇維納達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亦是大門緊閉。幾位保安表示,“前幾天警方封了這里”。
1月8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南京市公安局治安分局刑警大隊,現場有幾個小生優服投資者正在填寫報案信息,警方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接受報案,案件正在偵查中,暫時不方便透露相關信息。
多位投資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小生優服去年9月成立。小生優服于2017年12月30日進行系統升級,無法提現;元旦以后,還是無法提現。
“小生優服可能涉及資金一億左右,具體還不清楚。有個三百人的投資者群,目前統計下來的金額大約1200萬元。”多位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1月6日,小生優服官方公號發布消息稱:“受激進會員影響以至于公司無法正常運營,特決定在2018年1月5日起停服以整頓小生優服內部業務,預估開服時間為2018年3月份,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多位投資者表示,目前已經無法登錄小生優服APP,不過其公號仍在發布信息。
新特點:線上化、年輕化
小生優服和蛙寶網的模式大同小異。即當用戶注冊成為會員并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后,選擇并完成相應任務后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
2018年1月8日,一位從遼寧沈陽趕到南京的投資者和一位南京本地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投資經歷。
沈陽投資者稱:“小生優服大概有七八個‘線上CEO’,但并不是小生優服內部工作人員,小生優服向他們宣傳產品,他們再向其他投資者宣傳,以此賺取傭金。我們圈子里有個理財投資人,也就是‘線上CEO’,產品收益比較高,比較相信他,就投了。投資者邀請別人投資也有傭金,成功推薦一個投資者可獲60元。做任務獲得收益,至于資金具體投向,我們不清楚。”
而所謂的投資,就是通過一個APP充值,選擇相應項目,完成任務,到期獲得收益。
“產品最短期限7天,最長一年,不過我們都投短期的,收益比較高,” 上述沈陽投資者舉例,有個產品,7天期限,投一萬元進去,可以獲得100元收益,不過提現手續費是1%,也是100元,因此會放14天再提現,扣除手續費就可以獲得100元。
多位投資者表示,小生優服的投資者大多是年輕人,上述沈陽投資者和南京投資者都是80后。“也有大學生參與其中,我認識一個大四的,用信用卡投的。”上述沈陽投資者稱。
值得注意的是,小生優服支持信用卡投資,很多年輕投資者使用信用卡甚至網絡貸款投資。
“我就是用信用卡投資的,等于沒用自己的錢,到期還了本金,賺了一筆收益,也有人通過網絡貸款投資。”上述沈陽投資者舉例,很多“線上CEO”投了百萬,有個投了70萬元,其中30萬是網絡貸款,7萬是信用卡刷的。不過未得到警方證實。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年輕的投資者很清楚其中的風險,但面對高收益,還是抱著僥幸心理。
“這么高的收益,肯定想到最后平臺會跑路,以為至少能撐個一年,但沒想到,就三個月,這么快就跑了。”上述沈陽投資者坦承。
“其實也知道是個龐氏騙局,后面的人要接盤,沒想到我們就是最后接盤的人。”上述南京本地投資者無奈表示。
薛洪言表示:“對很多人而言,不是識不破、看不透,而是不舍得高收益,賭后面還有接盤俠。還有一些人,明明已經跳了出去,還是忍不住再次跳進來,想再賺一波錢。當然,也有一些人在自我催眠。”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