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海航系旗下多家非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質押、貸轉存等方式,從一些銀行獲取小額度的信貸。這些小額信貸流向部分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為其擴張提供了一定彈藥。”一位曾任職于海航系旗下國付寶信息科技公司(下稱“國付寶”)的知情人士表示,海航旗下互金平臺違規操作頻繁,一旦海航系資金鏈出問題,這些不透明的負債就會凸顯出來。
海航投資(3.420, 0.00, 0.00%)宣布臨時停牌。至此,海航系旗下10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7家處于停牌狀態,另6家分別為供銷大集(4.780, 0.00, 0.00%)、海航控股(3.250, 0.00, 0.00%)、天海投資(6.490, 0.00, 0.00%)、渤海金控(5.840, 0.00, 0.00%)、凱撒旅游(12.900, 0.00, 0.00%)、海航基礎(11.160, 0.00, 0.00%)。
而不久前,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公開承認,海航因進行了大量并購出現了流動性問題。但他亦表示,海航能夠解決現金短缺問題,今年將繼續獲得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的支持。
事實上,自去年6月中旬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排查對部分企業的授信及海外融資后,海航系的風波就未斷。期間,海航系高息、高杠桿舉債等問題引發市場頗多質疑。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國付寶是輕資產公司,雖然支付公司有支付牌照,估值很高,但盈利并不高,僅能維持生存。公司的經營模式是通過給個人和公司進行付款收款,賺取手續費收入。其中,交易額的不足千分之一,就是國付寶的營業利潤。
“由于國付寶是支付公司,手上壓著客戶的備付金。有段時間監管并不嚴格,客戶的錢在手上壓著,可以存起來掙利息,但是不可以挪出賬戶。國付寶備付金戶上每天資金量大,可以留存的量也大,所以銀行比較放心,于是公司利用了當時的監管漏洞,將這筆一直循環往復的備用金存在銀行做理財產品,從而獲得銀行貸款。”上述人士稱。
他補充道,“例如,國付寶從北京銀行(7.570, -0.15, -1.94%)貸款2000萬元,但條件是國付寶需在賬戶上存2000萬元做理財,這樣北京銀行才愿意放貸。行業內都知曉貸轉存是銀行業嚴重違規行為,風險很高。如果錢還回來就沒事,如果錢不回來風險可想而知。另外,國付寶貸款所得也并非用作購買機器設備。當時通過這種貸轉存方式,國付寶每年至少給集團3000萬元。”
廣東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稱,“如果情況屬實,備付金還是客戶的,未經客戶同意處置,則是違規的。如果購買的理財產品不夠安全,若出現虧損,那虧損誰來承擔,客戶的利益將直接遭到損害;如該公司貸款后無法正常還貸的情況,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客戶儲備金的安全。”
另一位資深互聯網金融業人士則表示,用備付金做理財產品是否違規,需要看支付類公司具體與銀行簽訂的協議,如果明確貸款逾期抵扣備付金,則明顯違規。
上述海航系前員工還表示,除國付寶違規運作外,海航系旗下包括聚寶滙、天溢盈等在內的其他P2P理財產品也存在違規運作的情況。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