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財經》訊 李瑞峰
最近有媒體報道,青島啤酒2017年財報顯示,盡管國內啤酒市場整體疲軟,但該公司在報告期內各項主要經營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其中,全年實現啤酒銷量797萬千升,實現營業收入262.77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21%。
然而,《號外財經》在查詢青島啤酒2017年財報時發現,該公司凈利潤增長的含金量并不高,盡管凈利潤在2017年實現了21%的增長,但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只比上年增長了0.65%,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比上年減少了25.16%。
既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沒有實現同步增長,那么凈利潤多出來的增速是從哪里來的?
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大
《號外財經》發現,青島啤酒很大一部分利潤來自非經常性損益,在該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一欄中,2017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合計2.88億元,比上年增加了28.4%,比凈利潤21%的增長幅度還高出了7個多百分點。其中,數額最大的是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的政府補貼,總額4.28億元。
另外,青島啤酒2017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55%,比上年的6.43%增加了1.12個百分點,但與2015年10.76%的凈資產收益率仍然有較大差距。
除了通過非經常性損益彌補營收差距外,青島啤酒2017年在各項費用上的控制做的不錯;2017年銷售費用57.7億元,比上年減少了4.32%;管理費用12.4億元,比上年減少了7.18%;財務費用-3.7億元,比上年減少了43.75%。
“三費”減少直接增加了青島啤酒的凈利潤,這也是其凈利潤增速大于營收增速的原因之一。但是光靠“節流”,而“開源”不給力,未來青島啤酒很難維持穩健增長,而且該公司毛利率也在走低。
毛利率仍在降低
據國金證券研究報告,2014年之前,我國的啤酒行業需求持續增長。啤酒企業通過不斷擴大產能和并購,從而形成規模效益壓低成本,隨后再以低價搶占市場、跑馬圈地。這種模式使得行業毛利率始終處于下降的通道。相比國際巨頭,我國啤酒企業的毛利率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歐美啤酒企業毛利率大于45%,百威英博2016年毛利率高達63%。
青島啤酒2017年的毛利率為40.64%,比上年下降了0.96個百分點,其中占總營業收入63.3%的山東地區的銷售毛利率減少了1.88百分點,占總營收14.1%的華南地區的銷售毛利減少了0.33個百分點。從目前低迷行業環境來看,青島啤酒的毛利率在短期內很難改善。
2018年2月,中國進口啤酒3萬千升,同比減少2.42%;金額為3646.5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6%。回顧2017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1月-12月,我國啤酒累計產量4401.5萬千升,同比減少0.7%,自去年8月份以來出現了連續五個月下降。
在如此低迷的市場中,青島啤酒在未來幾年好實現穩健增長絕非易事。截止4月11日的過去8個交易日,青島啤酒股價已經上漲了11.7%,目前二級市場給出了46倍的動態市盈率。以目前的行業增速以及青島啤酒個位數的營收增速和含金量不高的凈利潤,這樣的市盈率一點兒也不低,二級市場對青島啤酒的估值可能存在偏高。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