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 10:2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號外財經》發現,不考慮貨幣和短期理財基金,永贏基金的規模竟然飆升了20個名次,在規模滿2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名次上升最快。
《號外財經》文/高偉
名不轉經傳!上半年,非貨幣基金規模排名表現突出的竟然是永贏基金。《號外財經》發現,不考慮貨幣和短期理財基金,永贏基金的規模竟然飆升了20個名次,在規模滿2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名次上升最快。
《號外財經》注意到,7月份已經完成了兩個交易周,然而關于基金上半場的總結還在進行。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募基金市場規模12.8億,較2017年底增加1.2萬億,增幅為10%。具體來看,從2013年初到2018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場整體規模增長迅速,5年來擴大了3倍。主要原因:一方面互聯網快速普及,錢由存款轉向各類理財/貨幣基金;另一方面養老險資開始逐步入局公募基金市場。
從基金類型上看,理財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擴張最快。2018年上半年,各類基金中短期理財基金規模較年初增長91%,達6967億。另外貨幣基金規模繼續攀升,占據全市場規模的66%,這一比例遠高于美國共同基金市場18%的比例。
但如果剔除貨幣和短期理財基金,不少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排名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不少基金公司在上半年“不進則退”,非貨幣基金規模出現了名次大滑坡,尤其是華商基金更是從此前的38名下降至49名,下滑了11個名次。當然,也有表現突出的基金公司,在非貨幣基金上做文章,實現了新的突破。
不考慮貨幣和短期理財基金,永贏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的規模為546億元,與年初相比增加了243億元,增幅為44.51%。以此同時,該基金規模排名由44名,猛升20個名次,6月底排名已經躋身前30名,為24名。
其實,永贏基金也是2017年規模擴充的最大黑馬。數據顯示,在規模上升最迅猛的基金公司中,永贏基金從2016年末的第90名,直升至2017年末的第44名,排名上升了46位。
《號外財經》統計發現,
“華商基金無疑是由于債券信用違約事件、重倉軍工股票大跌,導致基金凈值暴跌,負面纏身,導致該公司旗下基金出現規模大幅下降。”業內人士分析稱。
《號外財經》對比發現,華商雙債豐利債券的資產規模已經由去年年末的21.2億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3.01億元,降幅高達85.80%;華商穩定增利債券的資產規模由去年年末的13.1億元降至7.52億元,降幅為42.6%。與之類似,華商回報1號資產規模由去年末的22億元以上降至今年6月末的1億元以下。作為一只偏債混合型基金,該基金因債券踩雷,上半年虧損超過12%。上半年,華商旗下基金規模合計減少超過126億元。
資料顯示,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7 ,是由寧波銀行(持股 71.49%)和利安資金管理公司(持股 10%)、管理層(持股 18.51%)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事實上,早在2017年上半年永贏基金規模擴張就十分兇猛,不過彼時業內認為其規模的迅速上升主要在于其作為銀行系,背后有貨幣基金“撐場子”。不過在剔除貨基之后,其在2017年末仍有302.85 億的非貨基規模,位列行業第44位,在次新基金公司中已經屬于非常不錯的成績。具體來看,永贏基金的規模支撐主要依靠債券基金,其旗下僅永贏瑞益債券基金就有100.86億,此外永贏豐益、永贏永益債A分別為75.14億和70億,僅這幾只債基就貢獻了200多億規模。
其中,2018年上半年,永贏基金繼續發力,永贏瑞益債券基金規模增長1.46%至102.34億元;永贏豐益規模也增長了1.88%至76.55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