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02:10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許旸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時值歲末,國內多份文學年度榜單相繼出爐,盤點即將畫上句點的2020年。
時值歲末,國內多份文學年度榜單相繼出爐,盤點即將畫上句點的2020年。回望特殊的一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下,但這并未阻礙表達,愈發蓬勃的書寫令人見證優質作品在直面時代、撫慰人心時所釋放的溫暖力量。不同維度榜單交織出的文學圖景釋放出何種信號?又呈現出怎樣的寫作新格局?
無論是繼續開掘現實題材,還是從既定版圖中辟出新徑,上榜作家深鑿生活和時代的泉眼,一批作品以其“來自生活現場”的態度、開掘時代的深度、人間煙火的溫度與全體裁覆蓋的廣度,成就了年度文壇最美收獲。在評論家王春林看來,從王安憶、遲子建、莫言、賈平凹等文壇名家,到路內、蔡駿、孫頻等中堅新銳力量,其作品無不閃現著日常敘事中的精神守望,寫的是煙火日常,也綿延出當代文學與心靈之間深邃、厚重、密切的關聯。
“在現場”的使命擔當,凸顯文學向時代開掘的深切情懷
評論界觀察到,在題材和審美多元化的同時,切近現實、書寫現實,有著突出的現實意識和現實品格的作品,是今年最醒目的文學風景之一。如抗擊疫情、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重大時代主題,已在一些作品里有了迅捷又深切的回應,彰顯了作家“在現場”的態度擔當和人文情懷。
28日晚揭曉的《收獲》年度文學榜,上海作家程小瑩寫下的15萬字的《張文宏醫生》列入長篇非虛構榜。在張醫生一連串忙碌的身影和實話實說的“拼接”中,我們讀懂了大國抗疫的成功密碼。“傳主雖很紅,但這部作品卻寫得非常質樸,近乎‘老實’——幾乎沒有什么抒情或渲染,但讀來卻有恰到好處的質感。這種質樸行文與張文宏的公眾印象尤為匹配,和他實實在在、踏踏實實的言行吻合。”在評論家潘凱雄看來,從《鐘南山:蒼生在上》,到《一個志愿者的抗疫實錄》,再到新鮮出爐的《張文宏醫生》,文學都沒有缺席,“面對關切國家民族命運的重大題材、重要人物,長篇紀實文學創作的快速反應和藝術呈現,體現了作家和出版人應有的職責使命”。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認為,優秀的作品應當向著未來、向著正在改變和塑造生活經驗的有力龐雜的力量,真正能夠和鮮活當下產生對話。比如袁敏的《燃燈者》系列專欄的敘述對象是時代楷模,但沒有落入單一拔高的敘事模式,而是立足于鄉村教育和教育扶貧作出獨到解讀,頗具分量。
“煙火美學”以有溫度的書寫打動人心
平民與英雄,歷史與當下,交織出人間煙火與世道人心的紛繁滋味。無論是王安憶的《一把刀,千個字》、遲子建的《煙火漫卷》,還是王松的《煙火》等作品,在不同榜單里數次 “上榜”,以有溫度的書寫打動人心。
以《一把刀,千個字》為例,不同地域間的舌尖美味,開闊出另一番融匯天地與自然體悟的精妙世界,淮揚菜僅是一個引子,它們悄無聲息推動著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邏輯。“王安憶真誠而銳利地來叩問、思考、辯證、描述,在革命、理想、信仰與油鹽醬醋、請客吃飯、人間煙火的張力中推進敘述。”復旦大學教授、評論家張新穎評價,這部作品再次證明她創造力的歷久彌新,也向虛浮嘈雜的現實提示文學銘刻的莊重和深沉。
“有人在看完 《煙火漫卷》后,特別想來哈爾濱看看。讀者能夠被這樣的人間煙火感染,我覺得自己沒有浪費筆墨。”在疫情陰云中完成創作,遲子建曾如是感慨。《煙火漫卷》描寫了榆櫻院中幾個家庭相互交錯的人生,光明與陰暗、正義與邪惡、大方與算計、放縱與責任,矛盾而糾結地共存于個體之上,也成為心靈激蕩的內存原因和動力。評論家張莉認為這正體現了 “煙火美學”——《煙火漫卷》以飽含情感的方式看待街道上的男女和生靈,在寒冷的世界里燃起“溫暖篝火”,在涼薄的天地間構建“有情天地”,寫出普通人強勁而有韌性地“活著”。
《煙火》則從老城北門外 “侯家后”胡同講起,時間跨度百余年,拔火罐兒的老癟、刨雞毛撣子的王麻稈兒、狗不理包子鋪的高掌柜等小人物,獲得了近似于英雄的史詩感,《煙火》中也綿延出引人入勝的“江湖”味道。
煙火氣并不意味著一味沉醉于雞毛蒜皮,更多作品凸顯了藝術處理上的創新。《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上,鄭執的《森中有林》以平常心和敏銳眼去處置現實百態,將東北故事講出新意。邵麗的《黃河故事》跳出了家族史書寫的慣性模式,勾勒出女性自立自強的命運史,其敘述語調的生活化和平實性帶來了藝術技法的“陌生性”,令人耳目一新。
新增小說載體打開吸引更多受眾的扇面
前不久中國小說學會2020年度小說排行榜揭曉,繼去年在原有的長、中、短篇小說排行榜的基礎上,增設了網絡小說排行榜之后,今年又新增小小說·微型小說排行榜。陸濤聲的《古玉·古盤·古硯》等十篇作品入選小小說·微型小說排行榜,愛潛水的烏賊的《詭秘之主》等十部作品則入選網絡小說排行榜。
“由此,文學榜單實現了對現有小說門類和文體的全覆蓋,建構起科學完備的小說評價體系。”在中國小說學會會長吳義勤看來,文學創作與評價,需要打開吸引更多受眾的扇面。微型小說、網絡小說等載體,能助推文學在新媒體時代藉由更多渠道傳播。以榜單上的《詭秘之主》為例,這部網文在“好看”的基礎上,融合了東方傳統元素與西方玄幻、蒸汽朋克風格,創下多個訂閱評論記錄,令人一窺本土原創力量的活躍與突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