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14:41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字市場法》將在未來6個月生效。路透社報道稱,歐盟委員會已經成立工作組,預計將有約80名官員加入,在明年和2024年將會招聘更多工作人員。...
互聯網巨頭在歐盟的行為將被進一步監管。
當地時間7月18日,歐盟27個成員國一致批準《數字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DMA)。該法案旨在規范數字市場秩序,限制數字科技巨頭過度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下一步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洲議會議長將分別簽署這項法律,隨后在歐盟公報頒布后6個月生效實施。
這部法律對被歸為“看門人公司”的互聯網巨頭企業提出一系列規范性要求,包括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或并購競爭對手、不得未經用戶允許強行推送廣告或安裝軟件,不得將采集的用戶數據移作他用等等。違者將被處以最高年營業額20%的罰款。
外界認為,新規將反壟斷治理的矛頭瞄準蘋果、谷歌、Meta、亞馬遜和微軟等巨頭公司,旨在規制它們的商業行為和市場主導地位。
《數字市場法》規定了哪些內容?
據歐盟官網,《數字市場法》將在未來6個月生效。路透社報道稱,歐盟委員會已經成立工作組,預計將有約80名官員加入,在明年和2024年將會招聘更多工作人員。
《數字市場法》的草案于2020年12月由歐盟委員會公布,是歐洲數據保護局(EDPB)發布的“數字服務數據戰略包”中的一項。該項法案要求公司必須遵守以下新規:不得將自己的服務或產品惡意排在他第三方平臺之前;不得未經用戶允許強行推送廣告或安裝軟件,不得阻止用戶卸載這些軟件;當安裝操作系統時,不得默認安裝軟件(例如網頁瀏覽器);不得阻止用戶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序或應用商店進行購買;不得將采集的用戶數據移作他用。
同時,法案還要求公司必須允許用戶能在消息傳輸類應用程序之間交換信息、發送語音消息或文件;允許商業用戶訪問其在平臺生成的數據;將合并、收購事宜告知歐盟等。
根據《數字市場法》,違規的企業將面臨高達其全球總營業額10%的罰款,再次違規可能被處以高達全球營業額20%的罰款。若企業在八年內至少違反規則3次,委員會可以展開市場調查,并在必要時實施行為或結構性補救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市場法》對“看門人”公司進行了嚴格劃分,劍指科技巨頭。滿足下列要求的公司都將被納入監管:在過去3個財年中,歐盟年營業額至少為75億歐元,或者市值至少為750億歐元;在歐盟每月至少有4500萬終端用戶;控制至少3個歐盟成員國的一項或多項核心平臺服務,例如應用商店、搜索引擎、社交媒體、云服務、在線廣告和瀏覽器。
雖然歐盟并沒有提供具體的公司名單,但顯然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均在其列。
谷歌、臉書和蘋果或最受傷
根據2021年年報數據推算,谷歌、臉書和蘋果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為31%、24.6%和24.4%,均為其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
谷歌2021年報數據
谷歌2021年報數據
臉書2021年報數據
臉書2021年報數據
蘋果2021年報數據
蘋果2021年報數據
新法案究竟將造成哪些影響?投行Evercore ISI分析師 Mark Mahaney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谷歌、臉書和蘋果受《數字市場法》的影響最深。
他表示,該法案要求大公司與小公司共享數據,搜索引擎如谷歌和亞馬遜將不得不向競爭對手如法國公司Qwant提供他們的排名、查詢、點擊和查看數據,谷歌將不得收集用戶數據并針對性地推送廣告,蘋果也不得禁止用戶使用第三方應用商店和支付系統。
不愿忍受監管,又無法割舍歐洲市場,不少互聯網公司紛紛表達不滿。科技媒體Wired在3月的報道稱,自2019年12月以來,代表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和微軟的游說者已經與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官員舉行了48次會議。
據《財富》雜志,蘋果公司曾大力游說反對這項法案。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方面蘋果擔心《數字市場法》會造成安全漏洞,另一方面,該法案的部分條款使得蘋果的技術研發投資都“打了水漂”。
谷歌也表達同樣的擔憂,其認為《數字市場法》的某些規定會降低公司的創新力。谷歌發言人曾表示,并不打算完全遵守數字市場法,為找出適合其遵守的規定,已經在認真研究法案。
出乎意料的是,一些歐洲咨詢公司也并不看好這項法案。哥本哈根經濟研究公司(Copenhagen Economics)發布報告稱,《數字市場法》在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同時,也制約了歐洲公司的的創新力。
報告稱,這項法案降低了互聯網公司向歐洲企業和消費者提供產品的意愿,使得歐洲的小型企業更加難以進入全球市場,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歐洲公司與高度數字化的美國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合作將會減少。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起草該法案的法國數字事務部長塞德里克·奧(Cédric O)表示,競爭將會促進創新。“銀行業、能源等行業擔心監管會阻礙創新,事實并非如此。《數字市場法》對于歐洲的創新者和初創企業來說是好消息。”
新法案保護小公司避免被吞并,但成效仍待時間檢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巨頭的態度開始松動。
據路透社消息,今年3月,曾反對該項法案的谷歌表示愿意遵守新規則,允許流媒體平臺Spotify在安卓應用程序中測試自己的支付系統。《金融時報》稱,亞馬遜也做出了讓步,表示同意不再將自己的服務與產品置于競爭對手之前。
據《華爾街日報》,臉書曾于7月5日表示愿意與監管機構合作并遵守新規則。推特也對此法案表示歡迎。甚至有公司已向歐盟委員會提交詳細的政策文件,就自己或競爭對手的哪些服務應受到《數字市場法》的管轄提出建議。
對于新法案的出臺,外媒普遍表示支持。《金融時報》表示,歐盟堅持《數字市場法》的精神應該受到贊揚。這是向小規模公司開放數字市場的一次嘗試,如果沒有這項法案,小公司可能會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購、吞并,因此這項法案是非常必要的。
科技媒體Digiday援引業內人士稱,《數字市場法》有可能扼殺不良競爭。如果大型數字平臺被鼓勵向小規模公司開放,這些公司便有了生存下去的條件。“《數字市場法》是迄今為止對科技巨頭的影響最廣的監管。”
不過,也有外媒評論稱,對法案能產生的效果不樂觀。“科技巨頭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可以找到監管漏洞,這項法案能使他們面前遵守規定,但可能并不會帶來本質的改變。”
德國云提供商 NextCloud表示,《數字市場法》無法阻止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其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Frank Karlitschek稱,“該法案最終效果還得取決于實施情況,需要時間來見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