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連續跌停板的個數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ST保千里(3.920, -0.21, -5.08%)(600074.SH)和此前18個交易日一樣再度出現跌停,這讓其成為A股有史以來連續跌停板數量最多的股票。
公開資料顯示,資產重組中的造假問題、原實際控制人莊敏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事件,是導致ST保千里連續下跌的重要原因;但其相當規模的股權質押比例,也同樣成為其連續下跌的助推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統計發現,截至ST保千里共有13.33億股處于質押狀態且未被解押,占比超過其總股本的54.68%。
大比例的股權質押在股價下跌時給市場帶來的壓力是雙重的:其一方面容易引發質押項目爆倉,帶來次生風險;另一方面也容易增加市場對于“爆倉事件”的恐慌情緒,進而導致跌幅擴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期亦有ST信通(5.090, 0.01, 0.20%)(600289.SH)等帶有質押盤的股票也出現了同類情況;同時,備受關注、剛剛復牌的樂視網(12.420, -1.38, -10.00%)(300104.SZ)也存在這一風險。日前中證登、中證協、滬深交易所均針對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出臺了新管理指引和業務規則。
業內人士認為,在更大范圍防范極端市場狀態下的股權質押風險,仍然需要多個監管部門來強化協作。
多只個股風險顯露
在公告宣布原實際控制人莊敏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問題后,ST保千里的股價下跌就一發不可收拾。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自該公司復牌以來,其股價已累計下跌達60.25%,跌至4.13元/股。
在ST保千里斷崖式下跌的同時,其此前的股權質押風險已然暴露。僅在2017年,ST保千里就發生了7筆,共涉及2.99億股的股權質押活動,融資人均為原實控人莊敏和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日昇創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且到期日尚未到來。質押發生期間,ST保千里股價尚在10.39元-13.38元/股之間波動,這也意味著,當前股價僅為上述質押活動發生時的30%-40%。
“質押率通常要比原本市值打折扣,而如果按照質押融資的常規約定,這些質押盤其實已經觸及警戒線和平倉線,誘發爆倉。”1月24日,一位接近保千里的券商人士表示,“但目前狀態一方面是股份被司法凍結了,無法執行,另一方面股票不斷下跌,不具備處置條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甚至有兩筆股權質押發生在ST保千里去年7月份停牌之后,融資方和質押方機構分別是華融證券和湘財證券。
無獨有偶,像ST保千里有著龐大“質押盤”的公司,還包括日前連續出現16個跌停的ST信通。Wind數據顯示,僅2016年以來發生且未到期的ST信通質押股數合計就達1.3億股,超過總股本的20%。
更受市場關注的還有復牌的樂視網,經過長達9個月的停牌和樂視系的資金鏈斷裂后,市場對股價大概率發生連續“撞擊”跌停板的現象亦有預期。另據Wind顯示其股權質押總量達14.01億股,占自由流通股的比例高達55.15%,如此規模的質押盤在連續跌停的風險預期下也顯得搖搖欲墜。
分析人士認為,近來股權質押風險的抬頭絕非偶然,與2015年的“千股跌停”的潛在系統性風險有所不同,此次質押風險更多暴露在個別股票上,其發生原因與市場資金交易偏好的轉變有關。
“之前是整個市場都在跌,這次這些個股暴跌的原因更多是資金流向了藍籌股、白馬股,而一些高估值股票則受到了冷落,進而讓一部分‘現出原形’的股票出現了暴跌甚至爆倉的問題。”上述券商資管子公司副總指出。
全面“補漏”仍待協作監管
在近期頻繁出現個股下跌背后的股權質押風險背后,監管層也在為這一活動進行補漏。
1月12日,中證協、交易所出臺新的質押式回購交易監管規則,并對參與這一業務資金的融入、融出方強化門檻要求。
例如,新規明確提出,券商的大集合(公募集合資管計劃)不得作為資金融出方,同時資金融入方不得為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
“這樣安排是要提高投資者的準入門檻,讓公募形式的資金遠離這一風險。”1月24日,中銀律師事務所一位證券律師解讀表示,“同時也是在貫徹投資端的降杠桿,既不給私募基金等交易盤以股權質押方式來放大交易杠桿的機會,也能夠引導這類業務資金更多用于實體經濟。”
1月24日,亦有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企業融資部人士告訴記者,當前約束主要針對質押式回購,而有大部分股權質押活動并非在這一系統內發生。
“股權質押也分場內和場外,目前的監管主要針對市場內。”上述券商企業融資部人士表示,“場內的質押式回購的系統比較好,走款、質押、托管等速度是非常快的,但也有很多股權質押是場外的,不走交易所這個系統。”
統計數據也呈現出質押式回購的“有限”。
21世紀經濟報道按全口徑統計,2017年全年A股市場共發生參考市值3.68萬億的股權質押規模,但如若只統計質押式回購規模,這一數字則為1.28萬億元,僅占全口徑下34.78%。
在劇烈下跌導致爆倉風險高企的個股中,亦存在這一現象。以ST保千里為例,據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其尚處于質押狀態的13.33億股中,僅有深圳日昇創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于去年4月12日質押的1.48億股屬于質押式回購。
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股權質押業務的資金方、受益主體、通道方的多樣化,要實現其風險防范進一步的全覆蓋,顯然要加強不同監管部門的溝通協作。
“因為質押式回購屬于典型的機構業務,因此從這一業務著手也是對機構風險的重視。”上述券商企業融資部人士坦言,“但針對場外的股權質押風險,則需要多個監管部門系統加強合作,協同化解。”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